陆康文章

   

 

拜访郑逸梅老人

陆康

 

最近在上海拜访了著名的"补白大王"、"掌故大师"郑逸梅老先生。

郑老今年八十有八,精矍神铄,容光焕发。我一进门,他便满面春风地接纳我。他的书室,布置雅洁,匾额"纸帐铜瓶室"五个隶书,出于史学家谢刚主手笔,壁上悬着庞左玉女画家的蔬果图,周星诒的楹联,联语为"如南山之寿,居东海之滨",切合他老人家的身份,是最巧没有的了。案头有秦阿房宫的瓦当,题着"顽山苍松归太朴"的松花石,元诗人杨铁厓手植松的枯干,计儋石的蕉叶白砚。和黄小松藏建衡瓦砚等,真可谓古色古香。

砚旁堆着一部"上海书报话旧"手稿,正在修补。原来这部著作是当时文献出版社征请郑老撰写的,不料着完以后,十年浩劫开始,出版这部书就没有了下文,连文献出版社也结束了。去年冬天,学林出版社觉得此书很有史料价值,请老人家重新过目,增补,俾得在一九八二年出版刊行于世。郑老对此很为欣喜,这个花了精力写成的二十万言巨著,居然未成劫灰,得以重见天日。因此老人家手不停挥,赶着执笔。我随手翻了几页,其中有关书林报海的珍闻,许多人都不易知道,中青年人更少知道,一旦问世,的确是一大贡献。

郑老继出版了"南社业谈"后,又在湖南出版社出版了《郑逸梅文稿》,另外尚有《艺坛百影》经已脱稿。他著述这么多,年值高寿,记性和精力都惊人的好,真是"国宝」了,郑老笑着对我说:难怪有人过去说我是"旧闻记者",经过十年浩劫,重又执笔著述,岂不成了"出土文物"了。我们说笑间,恰巧郑老的孙女郑有慧从外面回来,她从小受郑老熏陶,又拜了几位名师学画,沈酣深造,很有成绩。她花卉、草虫、山水、仕女都能一手,参加过多次展览,她的画注重传统,笔墨高古,充溢着书卷气,前途将无可限量。我坐了一个小时,怕延误郑老工作,替他照了一张相作为留念,不舍地告辞了。

 

(刊登于1982年3月13日《澳门日报》。这是媒体较早出现的陆康署名文章。)


1982年3月13日《澳门日报》剪影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