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著作

   


《陆康的表情》简介
 

2008年6月,《陆康的表情》印行,含陆康照片、篆刻、书法、专集目录,以及蒋山青、管继平、何菲、李展云(舒文扬)、沈嘉禄评论文章。本书系自行印制,未设版权页。
 


《陆康的表情》封面

 

《陆康的表情》内页

 

陆康的表情

蒋山青

 

陆康艺术展在澳门举行,作为“粉丝”理应前去捧场,然眼下夏日炎炎,懒得一动,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我曾经写过《闲话陆康》一文发表在《澳门日报》,距今正好是十年,拙文中讲到陆先生在拱北关闸出来远远就能见到他的一贯的轻松自然的笑容,这样一张面孔和这一种表情在后来的十年光阴里在内地又应对了多少张充满焦虑、紧张、自卑、茫然,不知所措或突然暴富、得意、升官包二、三奶的无数形形色色、奇怪和复杂的脸,其实是坦荡写意之于局促疑虑甚至贪婪、卑鄙等心态的对比。陆康凭他的这种表情在上海和内地其它地方交游,建立了超越了他的以往总数的以量为单位计的数倍的朋友,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表情是说明书,是语言和意思,也是一种推销,就看你懂不懂。运用恰当其价值无以估算,陆康赢得多少朋友的欢喜,他的智慧、幽默、敏感、经验、仁厚总是通过起伏的转折,带有广东腔的尾音悠慢的特别味道表达出来。在上海更甚有喜欢陆先生超过喜爱他的老婆的人。大上海人人阅人无数,自以为是,碰上陆康这样一种淡定、沉着和亲切的表情,有几人知道这张脸的背景有多少江湖?一高兴,放松戒备已然中招。说是喜欢一点不为过。相交十五年,对于陆康老到又细腻丰富的表情,回味起来总是意犹未尽,曾经早上起来冲凉照镜子发现自己生就了一张如何讨厌的面孔,便努力练习笑、笑起来,张开嘴巴露出牙齿,跟着抽筋的样子出现,难看之极,操!谁说笑比哭好?

心底有荆轲未竟的志向?生活有三座大山的压迫?身后有疑似SARS病人追喷口沫?叫你如何能轻松从容?如何拥有那种令人一百个放心的笑法?

出身经历造就一个人的特性、趣味。陆康苏州人,名门之后,自小在名人堆里转,见过了丰子恺、关良、沈尹默、俞振飞、刘海粟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丰采。十六岁从业安持老人陈巨来,后又移居澳门,应澳门旅游司委派连续十七年游历欧洲,进入皇室写中国字给各国宫廷政要,欧洲高鼻子男女排长队索要其字,Chinese陆总是一身长衫,一管长毫,有求必应,一方面推广澳门旅游,更主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象中世纪基督传道士的布道。

记忆里,年幼的陆康随祖父见丰老前辈,那银白胡须真叫美髯公;见俞振飞手捧茶杯敬人,那姿势完完全全是昆剧中的经典动作,如今人们没福见了;富民路上他与巨来师正穿过马路,一辆三轮车驶过,车上贺天健老人回过头来向他们打招呼,贺老前辈脸上有颗痣被小小年纪的陆康看清楚了。

这些渊源是陆康的文脉,再讲他游欧经历,连续几年都要去葡萄牙里斯本一家名翠园的餐馆,老板姓高,山东人,一个中国画家十多年前留下一只皮箱,老板一直没打开,问陆康识唔识那画家?陆康当然认识,打电话来讲这只皮箱的事,此时那画家就在我一边,他说了一句“别管了”。人猜箱子里总是一些画或草图什么,值很多钱啊!我听画家说起很多年前在那边赌钱输了精光的事,仓惶逃离回国,猜箱子里一定是几条底裤。第二年、第三年在里斯本陆康照例打电话过来,声音断断续续,又见到那只箱子。第四年他在那头又来电话,不提箱子的事,我憋不住倒要问起那只箱子“还在,没打开过!”“怎样的一个箱子呢?”我总是心存好奇,他建议我去找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来看,就是主人公挟来挟去的那只。

康兄的知识杂,讲到安东尼奥尼电影镜头是人文关怀;还有法国那个光头佬福柯,属于二十世纪的哲学思想;讲钱锺书掉书袋的学问;如一个举打喷嚏的诗,随便引出七八处,一个被人惯用的词“气韵生动”老先生提醒别人“气韵,生动是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腔调,讲到底就是炫耀学问。

澳门虽然地方不大,人人兢业做事讲规矩,说话简洁明白,轻声轻语,温文尔雅,许多意思不明而明。在上海或上海以外的内陆随便使用点澳门经验、已经玩得非常转了。陆康常常一高兴,敞开他愉快的心得。

陆康收集民国旧家具,讲究造型的贵气,哪怕爬过手的不是问题,要紧的是气息,他的家中他亲手布置,情趣呈现,许多时尚报刊拍了照去刊登出来,一个单身男人优雅的居所。近在京城饭局上有人有兴趣谈到上海的老克腊,现在宣扬小资的媒体又时常挑起话题,什么“最后的小开”,“最后的老克腊”这种标题都有,被发现注销照片身穿吊带裤的老者出身名门,是当年时尚的追逐者。曾几何时早已被无产阶级革命、革掉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四九年后来的几十年又处于被打倒,直到今天大气尚未喘出,生活在忧虑的困境,还谈什么克腊不克腊?话说回来你已经脱离现今的时尚,链节已断,今日人家看您老人家一把年纪还在奔忙,在无产阶级的后代如今的新贵面前重提往事、失去了底气不说,怎么说也是脑子不清楚。说起来现在时尚前沿高端的乔治阿妈尼,整个品牌王国的建立才三十几年时间。毛主席老人家讲得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个男人单身,可以全世界走动,神筋长期放松,口袋里随便可以摸几钿,入世出世,理性感性把握有度,耳根没有女人吵,泡把澡在混堂(现今叫桑拿浴)里睡到天明,没有电话追着叫“死回来”,多么自由悠然的条件,多么令人羡慕的写意生活,有这样的前提才拥有其贵、其闲无比的表情,三辈子努力,能追能换吗?

康兄和我探讨一个严峻的问题,人生赌一铺,玩大还是玩小?保守的办法在家呆着,选择玩大就背井离乡。原来我们漂泊,四海为家,已经冒险,算是玩大了。如今他在上海,我在北京,在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某处潜伏下来,我们遥相呼应,低调地作出调整,只要一出门,活得怎样,表情瞒不住已经告诉了人。

陆康在澳门一呆就二十年,而我在珠海、深圳十二年之久,他回上海,我跟着他回来。他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出国前在沪颇有声名,“那姓蒋的是谁?”人家问起,有人知道“是陆康的死党”。凭这样一句没人打我,我便安然了。在北京我总要常常念及陆康一桩桩有趣的事情,人问“陆康是谁?”我答“是陆澹安孙子”。又问“陆澹安是谁?”答“南社巨子!”又问“南社是什么?”又答“南社是早年著名的学术社团,柳亚子是社长”。再问“柳是什么人?”我继续耐心回答“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老师。”话说到这儿事情已经大了,再问就拎不清了。

回到主题陆康先生是书法金石家,传统书法自小就练,临遍所有五六十年代世面上能见到的帖本碑拓,甚至旧家箱底的奇谱怪片,手抄过小楷唐诗三百首,现代书法他尝试象形文字图案等,最后总结出以“线条划分空间”这样的新理念,有次在我耳旁悄悄告戒写字要“宁方勿圆”,我便若有所悟。可是大家看见的是康兄是圆外方内,圆就是通达、江湖,方是肚子里一本帐,有原则不糊涂。

陆康曾经学中医,记得住无数药名、配方,还能替人把脉,分析,讲许多道理,圈内有记得其名,聘其为中国中医大学客座教授。他的篆刻,承近代元朱第一人的安持老人遗风,圆润妥贴,精到之极无与伦比,有人不服提出来还有谁更好,我说“你再去看看”。

一个人有点学问,有点手艺,五洲四海漂泊过,开过眼界,能表述,故事讲得精彩,有性情,豪饮之后不发酒疯,朋友安全,这样有趣的人已算珍稀。陆康目下在办书法篆刻艺术展,我不去表扬他的书法和图章,而讲了这许多题外话,或许有人会怪你搭错筋,实在,一个人的有趣难道不比其作品更重要吗?所谓书法篆刻作品也就是艺术家的才情传达借助的媒介。

表情只要不功利,不献媚,有时候疲倦了敷衍一下,也是允许的。关键是对面的朋友也交付出他的表情——愉悦,就有了胃口“再来!再来!”友情便可以持续长久。

 

(载《陆康的表情》,2008年6月。又载《陆康》,乾嘉文化印行,2012年1月。)

 

陆康先生

李展云(舒文扬)

 

与朋友闲聊时我曾说,如果要推选最契合上海都市风格的篆刻家,那么我愿意投陆康先生一票,因为我一直认为陆康的艺术是我们这座城市用了很多年月慢慢打造出来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陆康先生就是上海印坛屈指可数的青年才俊之一。那时我曾在钱君陶先生的近刻印作中看到"苏州陆氏","持衡室"等多方印,朱白毕备,皆精严绝伦,由此对这位乡贤倍感莫名的亲切,几年后曾为了一篇稿子的事与他通过一封信,文辞蕴籍典雅,书法也遒劲绝俗。但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在那年上海的艺博会上见面。

陆康是吴中国学大家陆澹安先生文孙,家学渊源外,得以请益刘海粟、丰子恺、朱屺瞻、钱瘦铁、来楚生、钱君陶、谢之光、程十发诸前辈,篆刻于1966年师从陈巨来先生。能在十年浩劫来临之前,于未及弱冠之年得到海上艺坛前辈的点拔启示,这是结聚了现代文化精英的上海对陆康的厚爱。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陆康每周在虹口溧阳路由祖父澹安公授读四书和唐宋八大家古文,到陈巨来安持精舍研习篆刻,想来令人神往。在今天看来,陆康在获得书法篆刻和文艺素养的积聚外,也许他最大的收获在于从文化意义上深化了对书法篆刻的认识,表现为综合素养造就的艺术感悟对创作的渗透,从而在虚怀淡远的心境中呈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陆康先生的篆刻首先是继承陈巨来风格的极致,这是朗月清辉的宁静和明丽,元朱文在妥贴圆润典雅的风神中透出特有的韵味,这一派由二弩老人赵叔孺传承宋元明三代圆朱印而来,至陈巨来臻于完善而驰誉印坛。陆康的元朱印似又增之以简洁流转,方圆合度,与汉铸式满白印的浑厚工致殊途同归。上海印坛不持门户之见对多种艺术风格的兼容为陆康的转益多师提供了条件,博采众长成为陆康的创作特点。1990年秋已移居澳门九年的陆康先生应邀参加上海朵云画廊为纪念朵云轩创立九十周年举办的当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展,并出版了专集。陆康的印作一变当年的工稳明丽而见之以雄健奇肆,上海书店出版的《陆康印选》也多见逸笔写意之作。应该说陆康对写意印风的探求是他创作旅程中走出安持精舍光环的一次别具意味的远游,现在看来,此行对于他整体艺术风格的拓展颇具重要意义。在现代印家中,陆康早已独树一帜,他不为一家一派所囿,多年来他通过对艺术传统的深刻把握,以独立的审美意趣,优游从容地探索玺印艺术工致和写意的两极,在创作风格上,他是一位疆域辽阔的印家,成绩斐然,久为艺坛所瞩目,2006年7月在澳门出版的《心画――陆康书法篆刻》就是近年创作实绩的回顾了。

陆康先生在2004年出版的《上海心情》一书中说,生命需要思索,而游历增加见识。他带着一个游子归来的喜悦和敏感写下了他一时一地所见所闻的感悟,明朗而随意,通透中时见阅世的睿智,这是今日陆康的"上海心情",在艺事上,我们所见的也同样的是他多年致力于民族传统艺术研究、传播中积聚的淡定和练达。读陆康的印作,是他用金石文字酿成的好酒,与你共赏细品,印人陆康,总是真诚而友善,快乐而随缘。

他的印风,在写意的一端,由秦汉玺印溯源明清流派仍余兴未尽,终于以富于象形装饰特点的金文,通过夸张变形,强化其疏密对比和结体上的动势和呼应,益之以金石刻辞中或犀利、或苍茫的表现手段,创设出古朴悠远的意境。用现代艺术的眼光看,这很具备"展厅效应"中的视觉冲击力,所以这类印风虽然文字古奥,却是最切合现代文化背景受众的口味。我知道久居澳门的陆康先生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对民族文化的推介作过许多努力,对他的现代书法我所见不多,但我推测他对于现代书法研究的起点当从三代吉金文字发端,因为经过强化夸张处理的象形文字之间所产生的画面的情节性,最能使文化背景悬殊的受众产生见仁见智的联想和解读,这也许就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的起点。陆康先生的这一路书法篆刻作品放在明式家具的格局中固然平添雅趣,置于现代装饰的氛围中也别具新意,这是他的智慧所在。

陆康的元朱文和仿汉满白印以清、静见胜,这是一种游鱼可数的清澈和子夜听雪的静穆,令人掩卷不忍卒读。柳河东述及的意境"凄神寒骨","不可久居",庶几近之。此为茗中极品,只宜二三知己的细斟浅饮。至于他的兼工带写的作品,知音更不在少数,细朱汉白,或整饬或残破,让翁的沉雄苍秀,悲庵的绵密流转和酣畅的疏密,徐三庚的纵横开合,很难按图索骥,妙在似是而非,有他的《心经》篆刻集和多种印存行世,读者不妨细细寻觅。较之于陆康的安持门下的家数,这类印作减却了几分工致精妍,却多了淳厚率真的含蓄;滤去了几分清纯明丽,又多了点浑朴和野逸,这是陈年花雕,持螯把盏,名世风流,最为相宜。

陆康的印有人赞其新,誉之与现代艺术相契,我醉心其古,他的古雅令人徒增怀旧之感。这是原自秦汉一路走来的宿世情怀。陆康的鸟虫篆印沉静渊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恍惚迷离中的细密和精严,正如张爱玲以老上海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难以速读浏览,只能悉心静气地在愉悦的烦恼中梳理、还原其有序的故事情节――在陆康的印中就是将华美的图饰回归为明晰的印文,一经解读,到底还是无懈可击的完美。

工致中的典雅,整饬中的灵变,华丽中的清灵,带着浓厚的书卷气,秦汉玺印发展到了清末民初的印坛,诸多风格中的一端,更多地接受了都市文化的渗透,显示出独特的意韵,黟山黄士陵和稍后的赵叔孺印风堪称典范,陈巨来为后劲。陆康继承前贤,味古而意醇,古往今来文化情结是怀旧之本。

陆康书法诸体毕备,形式多变。篆隶神情轩朗,笔意遒劲,小楷风姿绰约,有唐人写经余韵,所作印款取法汉魏六朝碑版,生辣挺劲,亦成一家风范。

读完《上海心情》,我感到作为艺术家的陆康是属于上海的,白居易有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勾留陆康先生的是乡情,更是上海的历史文化。陆康也是属于澳门的,他作为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澳门)副理事长,澳门书法篆刻协会副理事长,主持澳门印社,澳门还有着他一手创办的《印缘》杂志,那年我从澳门返沪,在出关处等待办理手续,见四周有不少久居澳门的上海人,闲谈中提及陆康先生,大家都露出亲切的微笑,连声说"认得的",在港澳和很多地方,陆康的名字就是一张中国文化的名片。2006年他获得国家文化部聘约为中国篆刻研究院研究员,有近二十种艺术专着在大陆,港澳和东亚地区出版,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艺展,频频出席重大艺术展事,陆康先生活跃于国内外艺术同道之间,为宏扬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2008年3月28日于上海

 

(载《陆康的表情》,2008年6月。又载《陆康》,乾嘉文化印行,2012年1月。)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