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陆康感觉上海

林中英

 

“伊布都”一走,陆康兄即赶着飞返上海,他答应了上海黄埔区政府出席廿六日晚上在南京路步行街举行的[市民终生学习]晚会,陆兄即席挥毫,书写[学习使生活更美好],为晚会带出主题,渲染出更浓厚的文化气息。出席的嘉宾,全都是因城市改建迁往他区,可移民往他国的原黄埔区居民。这个晚会由上海电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直播;马路上空悬挂的巨型电视屏幕,将展现陆兄的丰采。

这次陆康回来,因为彼此都忙,聊了二十分钟,问他的近况,知道他去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感觉上海》,五千五百册销售一空后,最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编辑跟他接触,要他在一百多篇尚未出版的有关上海的文章中挑选六十多篇出来,再写十来篇新作,加上原书的四十多篇作品,结集成《品味上海》。

按陆康的话说,他在上海成长,在澳门成熟。在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里,陆康返回那个经济文化重镇的老家谋发展。他听到起动腾飞的上海的急促心音,看到她紧张兴奋的面容。旧上海的印痕与新上海具象碰迭,在他的心里擦出强烈感情的火花。他每次回澳,都谈起上海风尚上海事物上海变化。这个话题,在他圆满的脸上焕出光润,你便知道什么叫故土情浓。将他嘴里的话题化为文字,在本版新设的栏目[感觉上海],书法篆刻家的陆康只犹豫了一阵之后便全力以赴。他的笔触涉及上海的方方面面:介绍了上海的文化风景,包括仓库厂房的艺术家村、特色书店、咖啡文化、新概念剧院和大商场文化等;介绍了上海的时尚气息和休闲生活,让读者了解上海全新的看电影方式、上海的婚礼、上海的异族风情、酒吧与画廊的混合空间、自助茶馆、流行小店、上海新一族生活;介绍了那儿的美食天地;从林林总总新冒出的商店,他概括出上海的无限商机;当然少不了对旧上海人事物的描划和叙说了。陆康力求带给读者新信息,有时为了一个题目,花去半天时间去访寻和细致感觉,所以虽然每篇六七百字的小文,有内容有感觉还有亮点。他写了二百多篇作品,上海解放日报拨出半版篇幅介绍陆康其人其文;图文并茂的《感觉上海》出版后,在去年上海市读书节中成为[精神文明振兴中华]十本推荐读物之一,黄埔区政府买了一百本,送给该区官员每人一本;去年澳门回归三周年,上海电视台请来拿澳门身份证的陆康拍了两天电视,带领观众走访他在书中写过的一些地方……

感觉上海意犹未足,于是再有品味上海,这些都是陆康未能前瞻预想到的,这一切使陆康的文化生命更加开豁和充实。
 

(载2003年7月25日《澳门日报》。)



2003年7月25日《澳门日报》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