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给生活留点"白"

--访书法金石家陆康先生

单苏

 

前几个月,上海申窑窑主邀请陆康先生等几位书法画家去玩。窑主拿出几只瓶胎请陆先生锦上添花,陆先生看了半天没有下笔,嘴里说着:要留白,一定要留白。

陆先生在瓶胎上留下墨宝,他更是在瓶胎上留下许多空白。陆先生在艺术和生活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在上海的著名书法金石家陆康,祖父乃中国近代国学大家、南社巨子陆澹安先生。年幼时陆康游学于丰子恺、刘海粟、谢之光、唐云诸大师之间,并拜著名印学大师陈巨来先生为师。陆康在青少年时代便打下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其艺术才华就脱颖而出,蜚声海上艺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陆康移居澳门,其书法篆刻作品在各个艺术上屡获大奖,并活跃于海内外艺术交流舞台。澳门回归后,他往返于沪澳两地,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身兼沪澳文化发展公司执行主席,澳门印社社长,西泠印社艺术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除了书法金石艺术之外,陆康的兴趣爱好广泛。和陆先生吃饭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他会谈天说地,讲好多趣闻秩事。陆先生是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他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灵感。阔别上海二十多年后,他对这座生他养他的城市充满感情,不到两年时间,他出了两本随笔集:《感受上海》和《上海心情》。书中写的都是他对老上海和新上海的真实情怀,对上海衣食住行和艺术文化抒发了自己细腻而到位的感受。

陆康先生前些年曾经管理过一家大百货公司,从早忙到夜,店里的一大堆货要管,店里的一大群人要管。鸡叫出门,鬼叫回家。陆先生回首当年的经商经历心情沉重,人的生命有多少年美好时光,我怎么能够天天消耗在这个地方。他做了没多久,就辞职不干,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中要留白,生活中更要留白,留下给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和空间。样样事情都要做,忙得自己七荤八素,到头来一样事情都做不好。陆先生把对艺术的精辟理解升华到对生活的理解,让大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陆先生回到上海安了家,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感到由衷的高兴。陆先生对餐饮颇有研究,什么地方开了一家特色店,什么地方又有好吃的菜肴,陆先生如数家珍,经常请朋友去品尝。朋友要请客聚会,也会征求他的意见,请他找一家餐馆去聚聚。他会根据不同的特色菜肴和不同的地段为朋友宴请,安排得服服帖帖。相信过不了多少时间,陆先生一定会写一本关于上海特色餐馆的集子,既可以作为上海餐饮文化发展的记载,又是一本引导大家如何吃喝的美食指南。

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有机结合是陆先生的境界。他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发现艺术的美,在艺术创作中会发现生活的乐趣。陆先生认为,艺术其实与我们的平常生活是互相溶合的。所谓艺术生活化就是艺术不仅不高于生活,而且应该进入平常的生活,进入我们的厨房、客厅和定居装潢等。我们在装点自己的居家生活时,无时无处不在考虑艺术的协调和品位。而生活艺术化则是说我们追求的日常生活,如交友品茶、逛街购物等等要体现自己的艺术眼光。因为缺乏艺术美的东西,不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购买欲。一件有艺术、有创意、与众不同的东西就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是一件让大家觉得应该拥有的东西。

陆先生对生活和艺术关系的理解就是留白的境界。要给生活留白,健康、快乐等就是白,要给生活留下健康和快乐。健康和快乐是生活的重要指标,忽视这些指标的教训还少吗?

陆先生在书法金石艺术领域正如日中天,他的艺术生命在中西文化的撞击融合中爆发出耀眼的火花。陆先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热爱生活的态度正是留白的态度。申窑的大花瓶经过几千度的烧烤终于出品,陆先生的书法在这些艺术作品上的留白恰到好处。艺术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留白,而每个人生活中的留白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

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们和陆先生愉快地聊天……
 

(刊登于《MASTER主人》2005年第10期)


《MASTER主人》2005年第10期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