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散淡陆康

沈嘉禄

 

前几天获赠陆康新出版的一本《陆康印集》,收录了他近年来镌刻的印章三百方,再三玩赏,竟不忍释手。此书系上海书画出版社推出的海归篆刻家系列之一,装帧精美,版式别裁,内芯由陆康本人编排布局,逐页赏阅,犹在山阴道上信步,山花烂漫目不暇接,又有意外的惊喜扑面而来。一本印谱能予人有如此惬意的视觉享受,我以为是每一方印章都积蕴着方寸世界的无限张力。
陆康于二十年前到澳门谋求发展,澳门回归后衣锦还乡。回归后的陆康,曾在商海鱼鳌踏浪,但为人生作出更加精彩注释的,还是进一步明确书法篆刻的角色。

陆康的书法,既大江东去,又小桥流水,眨眼间又风云突变,银瓶乍破一刹那是他在玩现代书法。前几天携两件作品赴杭州参加全国"书非书现代书法展",为海上书坛争得一席之地。

陆康治印,也是运斤成风,收放自如,面目多样不让川剧变脸绝活。在我这个外行眼里,他的元朱文深得恩师陈巨来先生衣钵,如梅派唱腔,满台富贵气怎么也挡不住。满白文如裘派唱腔,苍劲有力,韵味绵长。鸟虫篆则酷似程派,委婉多姿,载歌载舞。

而最让我啧啧赞叹的是大刀阔斧的一路,恰似麒派唱腔,金钩铁划,意在笔先,并于密不透风中慷慨留出一段疏可走马的空间,从而使有限的印面获得了回旋驰骋。这一处理方法也得到了程十发先生"独辟蹊径"的高度评价。陆康治印,还非常注意避让与穿插,或如幽兰出寿石,或如紫竹立晚风,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自由延伸的意念和舒展的动姿。他为澳门历史景点所刻的那方"关闸",繁体字恰好是对称的,而且有四扇门如仪仗并排,弄不好就失之呆板。而在陆康刀下,四扇门似开似合,繁简有致,肥瘦得体,变化无穷。这幅得意之作已被不少印谱收入,垂范后学。

作为书家印人的陆康在澳门时,就受政府指派,以笔代节,出访欧美,在重大活动现场挥毫沷墨,老外们为求他一方字常常要排起长队。但他又不无遗憾地对我说,当初在澳门求生存,悬过壶,当过垆,留在濠江的印章却有数十枚。也因此,这几年来,卸脱俗务的他就闭门吮笔奏刀,还要整理祖父陆澹安先生遗存的百十种遗稿。

但即便如此忙碌,陆康还是活得心沉气定,而且不失洒脱。每天忙至下午四时就收工了,喝一杯茶后等待朋友接他去喝酒聊天。酒酣耳热的陆康宛如蜕身为另一个人,轶事逸闻娓娓道来,借古喻今暗藏机锋。有一回在饭桌上,因为朋友带了几位学生,上海书画界还保持着师道尊严的传统,举座行止拘束,最后陆康忍不住猛一击桌,高呼:"我要说笑话了"。于是,逸笔草草,举座皆欢。

陆康为人,如他的书印一般能收能放。新交朋友谈得投缘,不几日,一幅作品见赠。每年除旧迎新之际,约邀挚友一桌畅饮,锦囊内已备礼品若干,酒后大家抓阄,或印章,或扇面,或册页,如得压岁钱。但要是有人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则断然割席。
以我有限的阅历,交游时总希望朋友一是有见识,二是有趣味。陆康就是既有见识又充满灵趣的人。

 

(曾载某期《新民晚报》。)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