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笑谭间气吐霓虹

——海上篆刻名家陆康小记

徐明松

 

陆康大兄,海上闻人,印坛中坚,二十余年前南下澳门闯荡,又游历欧陆三十余国,实在是经风雨见过世面的人。陆康在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陆康书心经》和《陆康书唐诗三百首》,新书签发会上粉丝接踵列队,风光十足。重现历年来一袭长衫、一管长毫,身为澳门文化大使,游历欧陆诸国挥毫濡墨、人头攒动的盛景。

记得少时曾读得一篇杂文,名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咀嚼陆康人生起伏承转的故事,委实让人品味出不少与前辈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细数一二。

有人曾这样描述陆康的先师近代圆(元)朱文第一人的篆刻大家陈巨来:“圆朱文印珠圆玉润、窈窕可观,则其人当是有如玉树临风,俊逸倜傥的,但据说他(巨来)身材短小,面庞尖削;脸色煞白而体不胜衣。说话的声音却高而亢……”除却声若洪钟、中气十足外,其形态可谓是大相径庭,陆康身量壮硕,大腹便便,满腹经纶,装着一肚子的典故、名人轶事,言说谈笑间妙语迭出、宏论滔滔,都是对人生的“觉悟”之识,散淡而睿智,多有朋友鼓噪着要出一本《陆康语录》,虽是笑谈,也不啻是他阅读人生真章的一点折射吧。有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陆康将艺理与人生参透悟透,陆康的姿态只有酣畅之笑,从不见怒容厉色,同道论艺,也是娓娓道来,“艺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洵化之中,早已练就了闲庭信步的豁达和从容来。陈巨来在陆康的第一本印集上所题“恢恢乎游刃有余”,兴许不知当年的门生在金石之外所能淬炼的人生态度,也是如此“游刃有余”,应对裕如。

陆康的圆融和从容显然继承巨来先师的衣钵:早年陈巨来在上海滩上多有名公巨卿相过从,且内中红颜不乏其人,吴待秋、冯超然、周鍊霞、庞左玉、陈小翠及袁寒云等人,他善读掌故,言辞幽默,古雅之风时见,俚词俗语亦间或有之,多是性情之作。门生陆康大俗大雅,席间众云烘月,糯糯的老上海话令人如沐春风,何等相似乃尔。陆康的博闻强记和杂家功夫想必还得益于他的家学渊源——国学大师陆澹安。所谓幼承庭训,同时,陆康有缘从沈尹默、刘海粟、谢之光、谢稚柳、朱屺瞻、钱君匋、来楚生、钱瘦铁、程十发、叶露渊、郑逸梅等海上名师问道,深得名门大气。祖父陆澹安的“杂家”本事不凡,涉足曲坛、影坛、侦探小说界,比如陆澹安曾主编《上海》《侦探世界》等期刊,还与严独鹤一起创办中华电影学校和中华电影公司,培养出胡蝶这样的大明星,于梨园曲坛,更是名震遐迩,当年《弹词啼笑因缘》,在书坛一炮打响,红透大江南北。巨来师也是好生了得,旁及演剧唱戏,亦是行家里手,“于京昆之戏中三昧多有体察”,过从多有张伯驹、俞振飞等名流。这般的背景,这样的身世,让陆康自小到大耳濡目染,杂家功夫也淬炼得炉火纯青,与祖父、老师一样,都是道地的“上海通”。想想陆康近年来游走于澳门上海之间,把“双城记”演绎得活色生香,有一位资深媒体人对澳门的文化官员说,“陆康在上海为澳门人争光,在澳门也为上海人‘扎台型’”,此言不虚。《上海心情》和《感觉上海》兴许是陆康这个老上海老克勒在厝居澳门再度回沪后的心情写照,写的是时尚,道尽的是熟稔又陌生的海上旧情。上海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她的遗风流韵,她的时尚新潮,《感觉上海》这本随笔散文集,将老上海的青春还驻、风情依旧的魅力融入一段段几近遗落的故事里,也演绎在光怪陆离的时尚情境中:环境幽雅的东湖路,曾以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命名;先施公司的创办人马应虎的旧事;大光明电影院70 多年来的风雨历程,有老故事,也有新上海的奇怪异趣:“人体艺术克隆、宠物婚介。有茶坊吃中药、星巴克、新天地东魅这样的时尚前沿。”

重要的是,陆康是一位书法篆刻家,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本业。

当年他曾在举目无亲的澳门这块弹丸之地靠岐黄之术为稻粱谋,终而回归艺术领域。诚然,陆康金石书法上的成就不同凡响,前述陆康“家学渊源,幼承庭训”。委实如此,他6 岁学古文辞,8 岁即执笔临池,名家碑帖无不遍习,16 岁又师从一代篆刻大家安持陈巨来先生,在其指点大篆刻秦汉古印300 余方,很快脱颖而出,当他将第一本印集呈献给老师时,巨来先生欣慰题下:“溯往衡今,假似若干年,牛耳之执,舍生其谁”的嘉勉之语,当年陈巨来拜赵叔孺为师,赵曰“你最好多学汉印,不必学我,学我即像我,终不能胜,还是徒然”。今次扶掖门生,陈巨来也是期望陆康“蹊径别开”,果不其然,20 世纪80 年代,陆康已经是海上少壮派书法篆刻家扛旗先锋之一。陈巨来曾对上门求印者言:“我已老矣,今后就叫我学生陆康刻章吧。”

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迹”,作为一名要自立门户,独开面目的艺术家而言,与前辈拉开“似”的距离,是独立的第一步,陆康并未在先人背后亦步亦趋,曹规萧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印章一改老师那种规矩整饬的元朱文风格,却出以跌宕起伏、洒脱不羁的印风,章法上求疏阔,刀法上法语生辣,在传统中求变化。近年陆康又拿出“看家功夫”,又刻起工整一路的元朱文来。言及元朱文,“笔画不尚增减,宜细宜工;细则易弱,致柔羽无力,气魄毫无,工则易板,犹如剞厥中之宋体书,生硬无韵。”要工整严谨中呈现意趣,实属不易。陆康“回头再来”,功夫更上层楼。无论线条章法,均显含蓄蕴藉,妖媚中见妥帖,通观陆康书法篆刻,所以有人谓曰“既蕴江南之‘杏花春雨’,复得北国之‘铁马金戈’”。

这种纵横恣肆、精雅却豁达的艺风如同他大开大合又散淡入定的生活风格相契。陆康也喜擅书写大字,他着意将书写性与造型性相糅合,造化出苍浑秀润、洒脱豪放的意味来。他写的大字,一派雄强之势,似乎个个标识唯我“陆康”的痕迹,以我手写我心,言为心声,画为心画。年前澳门民政总署为陆康举办“陆康书法篆刻展”,他即援用了汉文学家扬雄所曰“心画”命名展览,至情至性。陆康曾治印“处事无奇但率真”,心迹可见。陆康的闲章中多有文人冲淡、清和之气,也不失逍遥磊脱之风。他为后生友人所钤“无日不欢”,印面豪气焕发,更是砥砺出一股热爱生活的蓬勃张力。

明印家何良有一印作“笑谈间兰吐霓虹”,气势宏大。陆康为人行事低调,而在艺术的探索上,却斗志昂扬,悠游于时尚与传统两端,出入于秦汉堂奥,又自成一家。他的大篆或甲骨文书法,写得新意盎然,丝毫不见食古不化的匠气。陆康果然能“化”,生活艺术化、生活化,洵化之中,意境乃成,这是王国维所讲的“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艺术如此,生活亦然。

 

(刊登于《印缘》2008年第1期。又载2018年9月13日“深圳市书法院”微信号。电子版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