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陆康印象》资料汇编
 

2017年3月,胡建君著《陆康印象》由中西书局出版,包含长篇记人散文、陆康篆刻赏析、师友集评三部分,穿插陆康书法、家族旧影及生活足迹照片,展示陆康为人为艺风采。陆康作后记。此书得到上海高校"美术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支持,由"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获得者周晨担纲设计,采用丝网工艺,特殊艺术纸仿真印刷,全手工筒子装制作,雅昌公司印刷。

2018年10月18日,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在南京举行,《陆康印象》获艺术类铜奖。11月,《陆康印象》在2018海峡两岸书籍设计邀请赛中获优秀作品奖。(报道

以下文字包括胡建君正文、陆康后记和读者评论等。(链接:《陆康印象》PDF版《陆康印象》部分篆刻
 


《陆康印象》封面

 

《陆康印象》内页

 

《陆康印象》版权页

 

 

陆康印象

 

胡建君
 

一、斯世斯人

我来上海,忽忽十数年,不断有各种朋友在不同场合对我说:你一定要认识陆康!

大概他们知我怀旧,向往过去的江湖,欣赏情至深者与侠之大者。他们说在陆康身上还能看到民国文人的风范,知进退,明得失,通达萧散,渊雅风流,既得庙堂气又深谙江湖气。作为陈巨来先生的得意弟子,陆康工书法篆刻,天资纵逸,走刀如笔,尤以鸟虫篆和元朱文名冠海内。他们说陆康率性慷慨,绝对性情中人,酒酣耳热之际,三言两语相投,往往借着醉意赠送自己的作品。

陆康喜欢喝酒,竟自费包下淮海路国际广场四十五层的九龙山会所,广邀沪上三百多位朋友一起笑谈宴饮,不醉不归。"愿掷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这般豪迈气派,令人想到古龙,喝到兴头上,往往挥手把酒店整层楼的单都买了。名士风范,庶几近之。他们说陆康懂岐黄,会针灸开方,亦习易学,能起卦看相,一眼洞穿你的前世今生,片言只语便能警醒梦中人。他们说陆康三教会通,身边胜友如云,常有名流巨子锦衣夜访,问疑论道、砥砺切磋;更有名寺住持上门合十来敬,请他撰联题额,颜其大殿;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印也是他的大作……于是,未曾谋面,陆康先生的大名便如雷贯耳,似乎已相识多年。他并不在我的江湖,却又无处不在,像水和空气一般永恒。

记得壬辰年夏,在张伟生老师的宴席上,我第一次遇到陆康。许有宿缘,果真一见如故,如同久别重逢。陆康先生虽是我景仰的长辈,然言谈间俯仰挥斥、逸兴遄飞,全无时空感和年龄感,真是生动、广阔而明媚。只见他沉默时饶有威仪,说笑间晴空万里,令满座蓬勃,一室生辉。席间,明松谬夸我能赋诗填词,陆康当即拊掌而笑,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祖父陆澹安的遗稿整理,其中由明松筹划的《庄子末议》一书即将付梓,想请我填词。次日我即带学生北上写生,途中匆匆完成一首《八声甘州》寄赠,陆康认为文情俱佳,由衷感慨道:"祖公倘健在,定喜纳你为女弟子。"我心下愧惭,更神往非常。斯世与斯人,渺矣不可寻,所幸在陆康先生身上,还能依稀遭遇旧时的月光。

才从外地写生回上海,陆康便设宴款待,请的都是气场相合的人。见面即赠我一方"海上君宁"的鸟虫大印,一时受宠若惊。灯下谛视,只见印面繁饰巧妆又文雅舒展,鱼鸟暗藏。之前明松送过他一本我的散文集《飞鸟与鱼》,篇首有诗云:"飞鸟在天鱼在水,风云有续不相违。鸟飞网角鱼升树,情以何堪说是非。"他一定记着了,并说鱼鸟的气息也与我暗合。再看印面,竟有了一种自在的欢喜与华丽的忧伤。后来他说这方印是他当年刻得最满意的一方,花足了心思,我也感念这份珍重的情意。

陆康又见我在书里写到画家朋友王瑛,表示同样欣赏她高蹈绝俗的品性。他并未见过王瑛,仅仅因为这篇文字,又听闻她没有合适的名章,便刻印二枚交由我转赠。他说"王瑛"二字不易排布,笔画一少一多,又有两个"王"字形,含对称而少变化,每每临睡前便在被头上用手指比划,好几天后才一鼓作气地下刀刻就。两枚印风格各异,供她随意取用。为一位陌生的朋友,亦如此用心,庄重不苟,足见其性情与品格。沪上大收藏家、篆刻家王鸿定还说起,有次请陆康先生确认高古青铜剑上的几个鸟虫篆铭文,他一一辨识后写在纸上寄来,随释文送达的,还有厚厚一本他亲自去复印的《东周鸟篆文字编》以供参照。

后来陆康邀我去往他府上一叙。我提前半小时抵达,本想找地方消磨些时间,竟远远望见他早已端立在大门口等候。那天下着细雨,他手提一把红色长柄伞,满面笑容,微微颔首,一时间我感动莫名。后来发现陆康每次宴请宾客,总会提前半个多小时抵达,并备足上好红酒,务必等所有人到齐才开席。朋友们习惯了他的风格,都不好意思迟到。而且他的饭局,会考虑诸友朋之间个性气质是否相合,必精心安排彼此的座位,有时会写在纸上斟酌编排四五遍。席间他会照顾到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左右的女士,为之添酒夹菜,且海阔天空地调动欢愉气氛。他常言:"我的友朋非常多样和多层次,我尽量组合成有趣味而相洽的晤聚,不要让一天淡然白过。"陆康组合的聚会,似乎都有和谐的气场和端正的能量,互相激扬催发,和乐融融。每个人身上那些真善的本性,都被无拘无束地释放出来,一时尘世俱远,初心永驻。无论何时何地,因为有他,都成良辰美景。很多朋友,因他而改变了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世界由此豁然开朗。

美食家如陆康,上海有特色、有名头的饭店鲜有他不曾光顾的。他信奉"钱用掉是财产,用不掉是遗产",遇到新开张的店恰合他的口味与格调,便会一掷万金地当场办卡,随之络绎宴请好友们品赏。每次去他的聚会,酒肆服务生们都极尽周到,因为他会真诚赞赏他们的服务,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和家乡,时常奖赏不菲的小费,并在年终请他们餐叙。在上海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见到有人专门宴请饭店服务生的。他习惯性地关照到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位卑位尊、富贵贫穷。比如他的门卫、保安、司机、钟点工等等,都时常受他施惠照应,这大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仁厚之心与贵族风范。

所谓"大知闲闲",陆康只施恩,不交恶,不轻一人,不废一物,与人无嗔无求。似乎没有见过他动气,最多只说一句"此人不好玩",便疏于往来。鲁迅当年说过,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子也不要转过去。而嫉恶如仇的鲁迅本人以笔为枪,永不休战。陆康则不会,他心如明镜,照得见荒芜与尘埃,却不争不怒,常葆美善与喜乐。有时觉得他最接近禅宗的境界:把握当下,不动如山,却能直指人心,点出明心见性的法门,让所有的结局皆大欢喜。

有次约聚之时,陆康接到电话,对方遇到特殊困难,想把他以前赠送的印章变卖换钱,希望他不会介意。陆康不假思索地让对方尽管出手,他将重刻一方相赠,若还不够应急,所缺费用由他资助。这样的言行,足以让人一辈子感怀铭记。又听闻他寓所楼内邻居家中漏水,租客与房东争吵,都不肯出钱维修。陆康听到吵闹声出门相劝,提出解决办法,或者甲请人来修,或者乙请人来修,所有资费都找他报销。二人愧怍而退,问题便迎刃而解。

陆康对学生的用心,更是有目共睹。一次朋友们合力促成的拜师宴,陆康先生一再强调从简。简单的仪式中,他接过学生南瑶手中的茶碗,郑重地交还给她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他赐赠的斋名印、书房对、笔记书、定制印泥和纸笔等等。另有数本字帖,那是他提前一天冒雨去往古籍书店,站在满墙纷繁杂沓的字帖前,一本一本亲自挑选来的,无不与南瑶的性格气质相契。他又曾花费十数小时,在方格纸上从头临了一遍《曹全碑》,作为辅助的教学范本送给南瑶,说自己已有三十年不曾临过这个碑帖了。南瑶早已热泪盈眶,众人皆沉默动容,旋即感慨纷纷。陆康先生高举酒杯,朗声笑着站起,觥筹交错间,无不温暖而光明。大家感受到外表随意轻松的陆康先生,对人对事之极致认真以及内心的无限深情。

陆康的手机通讯录上有两千个人名,但他交友其实极有分寸。他强大的气场和融合力,让人无端想望亲近,又不敢唐突随意。往来之间,似已觉熟稔,却总若离若即。而或亲或疏,主动权永远在他,又从不让人感到难堪和压力。他只点醒,不追问;只付出,不图报。醉时同言欢,醒后各分散,为人处世更不拖泥带水,干净而明朗,使人顿生敬意。他说人生只有奉献出来,才能最终扬长而去,不留遗憾。他永远都以容光焕发的样子示人,自己生病时却婉谢探望,最怕打扰他人。他总说"吃亏是福",将谢之光教诲的"尽量被人麻烦,尽量不要麻烦人家"视为座右铭。

突然想起叶嘉莹的回忆,她的老师顾随先生曾在黑板上写过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这同样也是陆康的写照。

 

二、归去来兮

陆康大隐于市,藏身于海,除去友朋约聚,很少在社会公开场合高调露面。他才情绝高,更能守得寂寞,安然栖居于自家领地。惟有自由的精神,才能驾驭丰沛的灵魂。也因为心中自有日月,便能在平淡的安居中感知光阴的厚意。正如他所言"生活要艺术化,艺术要生活化",即便在尘霾一般的岁月中,他也从来不偕俗、不将就、不随便,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或许,这也是一种贵族式的"洁癖"。

陆康从小跟随祖父澹安公熟读经史,古文功底深厚,且旦夕过从、时相请益的都是陈巨来、刘海粟、朱大可、郑逸梅、潘伯鹰、谢之光、朱屺瞻、钱瘦铁、周炼霞、钱君匋这些名家。那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煊赫时代,往者更不可复矣。

他儿时住在上海溧阳路的大宅。尝念幼时,每逢开饭时分,小辈们都恭恭敬敬迎立在走廊两旁,静候老爷自三楼而下。家佣顾妈一声长唤"开饭",老爷应声,扬手一撩长袍后摆,扶梯款步而下,这种风神萧散的优雅姿态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等老爷坐定,父辈叔伯们才安安静静依序而入。如此,行止有范,长幼有序,俯仰进退,咸有风则,这是大家族的言传身教。更有祖父恭谨手书的"家教十六条",开首云"匆忙时要镇静,得意时要谨慎;施恩不可望报,受恩不能忘报",都是至理明言。他后来印制分发给朋友们,也成为大家的处世箴言。

在陆康的记忆中,祖父常在客厅挥翰临帖或伏案撰稿,每天下午还会拿纸张画好方格,写上五六个范字,教年仅六岁的陆康执笔、临摹,写好了则以花生米或苏打饼干作为奖励,那是陆康最早的书法入门课。后来他追随陈巨来先生学习篆刻,亦源于祖父的引荐。每天五点半左右,祖父会停下笔,悠闲地喝上半小时白酒,或白玫瑰或竹叶青,佐以盐炸豆板、猪油渣和椒盐花生等。如此浮生偷闲的时光,也是幼年陆康的开心一刻。他会安静地跪在书桌对面的搁牌凳上,两手搁在桌沿,兴致勃勃地听祖父边喝酒边即兴讲述水浒传、三国或文人雅集故事,百听不厌。到了入夜的露台乘凉时分,陆康便绘声绘色地给叔伯姑妈们复述先前听来的各种故事。他自小就有非同寻常的记忆力和妙语连珠的口才,时常得到长辈们的嘉许。

很多年以后,那些声情并茂、星月在天的凉夜,他依旧记得。所幸有那么多岁月静好的回忆,足以抗衡后来那段颠沛漂泊的无常经历,也因此有大爱,怀悲悯,懂周全。陆康说:"人生赌一场,玩大还是玩小?"他孤注一掷,最终赌赢了自己,历尽千帆,仍方寸不乱,将人生挥写得恣意潇洒,在逆境中亦能举重若轻,呈现出独特的光芒。他的故事,越探越深,线索明晰又枝叶纵横,总是无法穷尽。

时光退回到"十年浩劫"之后,上海滩百废待兴。陆康妥善处理完父母后事,已执意离开。时为伤寒名医顾雨时弟子的他,正在中医内科开堂坐诊。审时度势,他毅然辞职,仅怀揣一百元港币和一纸签证,经拱北口岸踏入陌生的澳门。言语不通的漂泊日子里,陆康一天兼三份工,其中一份工作是做电脑植字,需要夜班赶工,每天披星戴月,遍尝艰辛。入夜徘徊街头,陆康遥望万家灯火,前路一片迷离,他不知阳台上的哪一盏灯将来能属于自己。"艰难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浪子般的生涯里,从奔波、谋职到烧菜、缝衣,事无巨细,无一不自给自足。屡遭打击挫折,几度濒临绝境,唯手中刀笔始终不曾停息。陆康在印石边款记录了那段艰难的人生历程:"辛酉冬,移居澳门,生活困顿,唯以刻石自勉自励,自强不息。"

堪称奇迹的是,仅仅三年时间,陆康就千帆过尽、峰回路转,很快在他乡安身立足,并被收录进《澳门百科全书·人物卷》,后来连续十七年担任澳门的官方文化使者,远赴欧洲各国表演书法篆刻、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神话,归功于他突出的书法篆刻才能和异乎常人的勤奋,锥处囊中,锋芒必现。亦要归功于他有过人的语言天分,能在很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粤语,融入当地文化社交圈。偶尔他玩笑炫技,能用上海话、苏州话、粤语和葡萄牙文随意切换,本地人都听不出口音。还要归功于他能在泥沙俱下的江湖中,以海量胸怀兼容并蓄,笑傲风尘,且始终心思澄明,不计得失,知道如何周旋进退。即便平淡无奇之域,也因为有他,而豁然洞开,风景无限。

因此,在澳门的二十年中,他经历过种种兴衰荣辱,甚至血雨腥风,但最终都能全身而退、随遇而安。他时常说,广东人有句口头禅"人是靠自己做的,面子是靠人家给的",并引以为警示,始终不忘。他又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惟懂江湖,方有趣味。"我仰慕风雨江湖中的侠之大者,曾填过一首《沁园春》,从澹安公写到陆康,记得末几句为:"是琼花馆主,情愁万种;安持庭户,歌咏千觞。架上丹丸,壶中日月,腕底金石吞八荒。吴门内,数侠之大者,还看陆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这个江湖中,无论在海上,在澳门,在欧洲列国,陆康都能做到从容处变,心体廓然,动静偃仰皆存大家风范。正如陈鹏举所言,"自有一股凛凛英雄气",在字里行间,刀笔之间,也在眼底眉间。

二十年载沉载浮,游子执念,终于归去来兮。待再返海上,陆康带着近乡情怯的激动与新鲜,怀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尘世沧桑的感慨,陆续写下了多篇散文,集成《上海心情》与《感觉上海》两本书,写尽他熟稔又陌生的上海印象,有着旧时光的宏大背景与新时代的时尚风情。人间烟火从未将岁月冲淡,在文字里,他安放了过去、现在与未来,好像自己从不曾离开。
其时,他早已安居上海西南一隅,平静享受和重新感知这个纷繁美丽的城市。故人故城,总是历久弥新。

 

三、上海可居

流离契阔,日月如昨。归去来后,陆康更加低调而沉潜。他自刻一枚斋名印,名曰"上海可居",流露出一份安闲的自得其乐之心。

因为大家族的记忆和四海漂泊的游历,陆康一直有着浓厚的怀旧情结和融通中西的审美判断。他喜欢木质家具,如他本身也接近木性,温暖而坚致,纹理通达,似山似水,承载深厚。安居上海的日子里,陆康慢慢收藏起大量老家具和古器物,延续一份旧日情结和生活态度,并保持自己一贯的格调和要求。他的客厅以二三十年代流行于上海的Art Deco风格家具为主,如西式的梳妆台、皮座椅、唱机柜、茶几、书柜、展示柜等等,线条简净,气息典雅,不经意间,可一瞥低调的精美细节。而零落陈设、妙处点睛的则是唐三彩、画像砖、汉魏头像、宋瓷、旧文房、老石章等中国古器物,中西合璧,气贯神连,混搭得十分妥帖悦目。某些时尚报刊曾图文并茂地报道过他的家居与收藏。

一个人生活,陆康一样过得精致讲究。他的衣服大多都是定制,甚至自己设计细节,在衬衣和西服的袖口内里,绣着自己的名姓,是真名士自风流。他送人的礼物永远有精美的包装,总是十分体面。为此,他特地去定制各种规格的礼品袋、印章盒、画筒等,几乎不曾见到他随随便便拿纸包了东西送人。他说友爱他人,更要善待自己,任何时候都不可苟且、降低生活质量。独自在家,他时常也会开启一瓶最好的红酒,听着评弹,自斟自饮自开怀。受家庭影响,他对评弹有很好的鉴赏力,六十年代曾跟评弹名家许君伟学过严雪亭的唱腔,如《一粒米》、《密室相会》等等。评弹佐酒,亦有别样温酽风情。对各种酒,陆康还琢磨总结了各种美妙的经验,比如冰黄酒加干话梅,葡萄牙白Porto甜酒加冰入柠檬汁,意大利冰柠檬酒加两滴白兰地,都是人间无上享受。实在普通的红酒,也可尝试佐以胡椒粉并配以番茄,会产生奇异丰富的口感。这令人想到金圣叹传授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滋味,他们同样都是富有奇思而妙趣横生的人。陆康说自己开心的沸点总是那么低,每一天都会有快乐,如此,活着一天,便赚了一天。
平时,陆康也会不无得意地说起一些不经意的捡漏之举。比如他曾在无人瞩目的旧货店仓库中,淘到一对落满灰尘的老楠木对联。昏暗灯光下略略拂去尘埃便神采昭然,如见朗月,如闻弦歌,知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的手迹。文字内容亦含蕴雅逸,显然自《兰亭序》而来:"林阴清和兰言曲觞,流水今日修竹古诗。"由于店家不识货,陆康便以极低价收入囊中。欣喜之余,他还不忘指导店里的老师傅整旧如旧,并配上一副老铜挂钩,挂在自家客厅显眼的位置,亦不与西洋家具冲突,有种蕴藉的静气。

收藏鉴赏的爱好会养成一种特别的训练,关注周边环境与装饰风格,也成为陆康日常不经意的习惯。有次朋友请去澄园吃饭,那是庭院深深的老上海风味的居所,老式录音机里循环着周璇的歌,房间装饰摆件和杯盏盆碟皆有腔调。正四处游目间,陆康让大家猜这栋房子是饭店主人自住的还是租住的。众人无解。他确定地说,这房子该是租用的。众友愿闻其详。他淡定地解释道,你们看这家主人如此经营细节,讲究品位,各种装饰细部、橱柜桌椅等活动家具风格统一,唯墙面的固定书架十分突兀,样式浑然不搭。只有因为是租住的,才不好大动干戈去拆卸整改。一问服务生,果真如此。陆康以经营方寸印章的一等一眼力来审视空间、线条和气氛,各种细节错漏与不和谐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每次登门拜观陆康先生的寓所,我都觉得房间的每一角都已完美稳妥,而每每再去,又会发现一些细微的惊喜变化,比如家具位置变动,桌椅更换,细枝末节的小饰品也多有调整变更。甚至有一次竟把盥洗室又整体重修了,强化了三面书墙的设计。能够将盥洗室都布置出雅致的书卷味,他大概是第一人,可见其内心的清凉与优雅。他说物是主人人是客,变换移置家具,小改一下装修,即可以收获美好心情,何乐不为?所谓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此是丰子恺先生教他的。他曾说起儿时去丰子恺先生家看见的一个小小细节,只见墙上挂钟的时针和分针底端,分别贴着黑纸剪成的小燕子,随着时光推移,两只燕子分合聚散,不由让人神移。这种平淡生活的小情趣,令他动容,并锲入记忆,印象深刻。

客厅中唯一不变的,大概只有那副谢之光的对联:"爱好溪山为写真,泼将水墨见精神。"谢老的对联较少,这一副奇正相生,似巧而拙,有一种天然的真趣。细看某几处笔画有着深深浅浅的漫漶晕痕,多数笔墨却不洇水,真是鬼斧神工的画面效果。陆康解释说,这是谢之光在书写之前,先用湿抹布随意往纸面上扔几下,再蘸浓墨一气呵成,湿纸部分就有了不同程度晕开的墨痕。待干后,整幅效果浑然天成,又腴润又精神。

谢之光是陆康的忘年交,对他的性情和审美影响极大,以至于每说起谢老,陆康总禁不住眼含泪光,甚至哽咽而不成声。陆康在少年时期,大概一周有五天都在谢之光家。他第一次登门拜访,谢老便指着竹榻上乱堆着的宣纸,爽快地对他说:"你要大要小,纸头自己裁!"这么一位豁达有趣的老先生,历经更朝换代,饱尝了生活的颠簸,起起落落,命运多舛,却一直保持着天真疏放的个性。他面对索画累累,总是大方出手,认为别人拿来纸笔请他画画,等于是买了鞭炮让他来放,应该致谢才是。由于经常白送白画,晚年自嘲"白龙山人",玩笑一切都是"白弄"。他的通达、随性与幽默,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陆康,又在因缘际会的当下,传递给听到这些故事的我们,使人如游旧径,如见故人。陆康还记得当时评弹大家杨振雄来访,上下身衣服都是藏青色,背一个深色的包,而脚蹬一双白色跑鞋。谢老见状立言:"下面的压角图章太轻了,章法不对。"三句不离本行,众人大笑。这样的故事,太有画面感,总是令人神驰。

平素我最爱坐在陆康先生的海上客厅,听他如数家珍地讲起这些烟云往事,笑谈间气吐霓虹。他与谢之光的交往故事我曾整理成文,字里行间也能感受到快乐萧散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一众友人。陆康本人也写过系列民国文人往事,发表在《书与画》杂志,后又结集收录在《上海人情》一书之中,素笔白描,文辞古雅,读之令人愉悦。他说祖父澹安公曾传授写作秘诀:"多用奇字,少用偶字。"细细琢磨,确乎大家之言。在对往事的叙述中,陆康先生铺陈细节功力一流。展卷流连,如临其境,置身其侧,更是如沐春风。

陆康说过的另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极深,同样也有谢之光在场:"文革"期间,丰子恺、唐云、谢之光被关禁于上海延安路河南路交界处的原上海博物馆二楼,每日须自动举手下楼,至大街上打扫秋天的落叶。俟箩筐堆满黄叶时,三人席地稍息,便开始自娱自乐。丰子恺笑言,若用一个词形容他们清扫落叶的境况,那就是"斯文扫地"!后来又被赶去乡下劳动。乡下的风,叫"橄榄风"。他们又玩起了对对子,丰子恺对"黄梅雨",唐云对"芭蕉雨",不禁令人莞尔。我说我也穿越过去对个"芙蓉月"吧,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那真是花草美人啊,教人忘却尘世艰辛。大概是杨绛说过,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也是陆康的人生哲学。

对于我们来说,那些都是令人神往的纸上故事,隔了岁月与江河。而对陆康来说,却是过往经历的寻常人生,也是他对于上海的深情记忆。

 

四、澹安文存

陆康先生说自己算是非常勤奋的,一般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四点半,他都在自己的寓所著书、写字或刻印,此生没有双休日,从无间断。晚上常风雨无阻地外出与好友同乐聚餐,为在长时间的辛苦专注之后,寻求放松。当年祖父澹安公常与他分享各种应酬与雅集故事,"满堂花醉三千客"的景象也令他欢喜向往。

于是,陆康一半属于白天,一半属于黑夜。黑夜因为有他,便有了美好图景:那一定是星月朗照的夜,还有灿烂的人间焰火升空,有率意谈噱,有纵情欢笑,有热忱掌声;白天则在沉默中述作编纂,刀笔不歇,凡事恭谨恪勤,无敢逸豫。寒来暑往,每一天便在如此极动与极静的状态中行进,那就是他平凡而精彩的日常。

当初,在溧阳路的旧居走廊里,一直放着一个尘封的大皮箱,二十二年都不曾打开过。陆康从澳门重新回到上海,征得大伯许可,终于小心翼翼地将之开启。月光宝盒般开启的刹那,犹如对接一份郑重而永久的承诺。那是满满一箱祖父的手稿,那些密密的蝇头小楷,似乎凝聚了他幼年记忆的每一个日升月落。他突然感觉到冥冥中的因缘与责任,从此万水千山,责无旁贷。

当陆康把一部部留存岁月痕迹的祖父手稿堆满画桌,不禁令人慨叹澹安公所涉领域之深之广:他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弹词作家、教育家、侦探小说家、诗人、书法家。澹安公早年师事孙警僧,治诗词古文,参加过南社和星社;他善书法,四体皆精,小楷尤为人称道,又可题摩崖大字,一时无出其右;他从事过教育,做过编辑,写过小说,创办过电影学校和电影公司,又擅写弹词,并对金石碑版、文史戏曲做了大量考据,新旧文学兼治;他改写的弹词《秋海棠》、《啼笑因缘》等红遍江南;他的侦探武侠小说《李飞探案集》、《游侠外传》、《黄金美人》等蜚声海内外;他的两部《汇释》成为阅读古典戏曲和小说的必备工具书,再版多次;他关于金石与文史研究等多种学术著作,文笔明晰而解读细腻,视角广大又钩深致远;治学之余,他也不耽误赏花郊游、品香吃茶、吟曲听戏、发掘新人,著名影星胡蝶即由他在电影公司内授课培养,之后声名大噪。

许是惯看繁华、洞鉴古今,更能明心见性、宠辱不惊,澹安公人如其名。他一生澹泊自安,与世无争,婉拒所有头衔和社会团体邀约,乃至敬谢文史馆的聘任,安心居家做学问,一生文字数量之巨、质量之高,令人匪夷所思。

日与月兮往如驰。陆康将深藏于书箧的一张张泛黄的手迹散页翻检披览、分类整理、精心托裱成册,并做释文和小传,再一一付梓。这是相当劳累而寂寞漫长的工作,日居月诸,晴雨寒暑,每一个白天都不曾消歇。近十年来,闭门即深山,陆康埋头整理出版的陆澹安手稿已达五百万字,包括《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说部卮言》、《澹安日记(上、下)》、《澹安藏札》、《庄子末议》、《陆澹安译古典小说戏曲白话本》等。目前尚在整理的还有《澹安友朋书札手迹》、《澹安辑历代名人小简类编》、《澹安散文选》、《澹安评弹唱词选编》、《澹安墨迹》、《澹安诗文》、《隶释补正》、《汉碑考》、《群经异诂》等等,煌煌逾千万字。"陆澹安文存"系列已蔚然初现,可以告慰先人,遗泽千载,善莫大焉。

如前所述,我与陆康先生结缘之初,即承蒙邀约,拟写《八声甘州·寄赠》一首,表达我对南社澹安先生的仰戴之情,幸何如哉:

壬辰夏,沪上偶遇名士陆康,言及乃祖澹安公,有《庄子末议》手迹影印稿即将付梓。

陆公澹安者,南社雅士。吴郡洞庭山人,筑"明志堂",取诸葛"淡泊明志"之意,无营斯淡,能忍则安,亦"澹安"之寓也。民初涉足报业、电影、小说、戏剧、弹词、教育诸界,一时风云无两。然学问根基自桐城遗绪,更悠游于经史子集、碑版金石。其《说部卮言》、《词语汇释》,乃巨著煌煌。

陆康幼承庭训,长于书法治印,师从陈巨来,其鸟虫篆、元朱文,名冠海内。斯人也,亦庄亦谐,书剑风流,快意萧散,大隐于市。近岁颇念其祖遗稿尘封书箧,遂集"陆澹安文存"刊于世。所谓艺苑芳踪,祖孙继踵,余感其事,作《八声甘州》以记之。

有旧时明月满书笺,展卷若重逢。检碑版金石,卮言汇释,漫驻萍踪。儒冠英雄襟抱,行笔气如虹。写到庄生意,俱付空蒙。
留取诗酒载梦,念桐城名宿,南社诸公。数吴门旧事,谈笑共从容。且流连、洞庭山远,却匆匆、尘世转飘蓬。千帆过,遁迹浮海,知与谁同?

 

五、印从书出

钩沉辑佚之外,篆刻与书法,更是陆康从未间断的日常状态。他十六岁师事陈巨来,受其诲教,很规矩地从《十钟山房印举》入手,潜心把陈家隽秀妍润的风格学到极致。而才气纵横如他,又可以剑走偏锋,旁逸斜出,别具自家面貌。和融通达如其个性,不论取法古玺、秦铸或是汉凿,都各有心得,能够淹贯百家而渊雅独存。

陆康尤以元朱文和鸟虫篆为时人称道。我原本不喜欢繁复的鸟虫篆,觉得多少有点矫揉。而陆康的鸟虫篆,巧妙化用周秦战汉青铜器与玉器的纹饰,气质清宁,不偏不倚不枝不蔓而又姿态横生。印面上鸟飞鱼跃,宛自天工,竟毫无造作之态,一如他轻松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大家气度。凝神细观,荡漾的点画之间,更穿透着一种大欢喜和大寂寞,若带有高贵而静谧的忧伤,由古而来今。犹如一切繁华绚烂,终归于寂寥与虚无。

印如其人。他的元朱文亦行气静穆,干净秀逸,极工致而富笔意。自元代吾丘衍、赵孟頫奠基定型的元朱文,经七百多年漫长岁月的演变,有如封存的陈酿,不断地发酵微调,到陈巨来而至陆康的时代,已散发出馥郁的窖香,更进入光风霁月的境界。一印既成,神情轩朗,工稳中不失朴茂,细谨处曲尽雍容,复见尔雅之风。元朱文巨匠陈巨来晚年曾大力推许弟子陆康:"近观其所作,果蹊径别开,恢恢乎游刃有余,时或如峦鸟相逐,奇花初胎,时或雄拔出之,则燕赵儿控紫骝于旷汉,有忽过新丰还归细柳之概。溯往衡今,循序而进,十年之后,执印坛牛耳者,舍生其谁耶?陆生其勉旃。"大师确有慧眼,一语道破未来。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这是陆康身上对立平衡的两端,却又能做到平心定气、万法归一。大概因为骨子里的自在通达、求新求变、追求领风气之先,在很长时间里,陆康左手婉约,右手豪放,精谨之余,同时倚重浑朴雄放、行云流水的写意印风。这类印章颇见性情,有大江东去的开阔豪迈,又不失整体的郁郁文气。而从澳门回到上海后,沧桑阅尽,他行事更加低调,不激不厉,不温不火,躲进书房成一统,重新回归乃师蕴藉典雅的印风,以清、静见胜。一切尘扰,于他俱如指间风雨、窗外烟云。似往已回,而识之愈真,也许人生也是这样螺旋状的轮回罢。

在返璞归真的历程中,陆康亦不时制造一些小小的细节和意外,如对印章方圆处理及留红、留空、并笔、虚边、断笔、穿插等方面,时有创举和佳构,令方寸之间,生气远出而自然天成。他总是不同流俗,以隶书入印更颇见特色。如"生怕多情累美人"印,运刀如笔,隶意酣足,首尾相望,顾盼含情,有种微醉偏醒的疏放天真意态,又不失古拙苍茫的金石情味。郑逸梅赞此印"带些倾斜势,初看似乎草率不够匀称,细瞩一下,反觉纯任自然,天趣酣足"。近年的印章中,陆康还擅用边框处理之法,图文一体,使印面更有画面感,如同秦汉瓦当或画像砖一般。如"长毋相忘"印,整体设计兼具平面装饰性,方圆并举,线条和块面之间充满了有意味的组合,一派烂漫天机,如此古朴而又当代,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我也喜欢他的仿秦小篆与仿汉满白印。前些年《岁岁寿》笔记书出版,由陆康篆刻百寿印章,我有幸编配文字并绘制文房用品白描。签售那天,他赠我一枚温润的"爰爰"小印。因我属兔,《诗经》见"有兔爰爰"句,而有此画名。这枚小印用仿秦篆法,印面极简,底挖得极深,曲直线条偃仰相望,古穆而灵动,工整简约中富流丽之趣,成为我珍爱的随身小印之一。又曾偶得两方民国老印石,乃海上名家汪亚尘旧藏,分别是昌化鸡血与寿山玛瑙冻,便延请先生刻成"思无邪"与"长相思"二印,皆为汉满白文,只见屈伸维则,疏密得神,素朴的旧石头被赋予了干净美妙的灵魂,那是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欢欣。

陆康说,篆刻最重要的是以刀代笔,令笔下有篆意,刀下有笔意。这一方面,他认为赵之谦、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都做得好,把冲刀的猛利挺劲与切刀的含蓄浑穆融为一体,将刀法和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推动了"印从书出"的篆刻刀法观念。其他如钱瘦铁、来楚生等也甚为出色,以刀法传笔法,各臻其妙。

印家之书法,往往带有金石气,陆康书法的底气与独到之处也正在于此。他四体皆擅,大篆与甲骨文书法皆古韵盎然而又天衣飞扬,别有新意,小篆则沉着舒展而使转圆活,富有奇趣。令人惊叹的记忆力,使他能记得过目的所有字体,能随手转换四体书写,包括各种异体字。

朋友们最欣赏他随势生姿、既富金石气象又有装饰意味的隶书,个性独特鲜明,遥遥一瞥即可辨识。其用笔从容俨然,气度清刚,而笔画之间神气相接、圆转宛通,一如内心之开阔自由,又细致到不留瑕疵。一卷既成,风云迭起,有种水流花开的自在与欢喜,亦有子夜听雪的静穆与清寂。这正是他为人处世之写照,干净、开阔、丰富、通透,既飞扬随性又规矩平和,所谓绚烂至极复归平淡是也。

陆康认为篆刻与书法相通,他说"功力是基础,写意靠性情,气势靠胸怀,文气靠学问"。而开宗明义,第一是要做人。祖父陆澹安教会他处世淡然之心境,谢之光则告诉他快乐生活之趣旨。他常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勿为",必有清醒的头脑、大度的胸怀和深厚的学问,方能自信、自知、自励。诚哉斯言,以此衡量其他当代书家,亦可观其大概,比如刘一闻的作品颇具学者气,韩天衡的神采则藏辩证法,无不与个人性情学问相系。

而书法篆刻,又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一如他兜兜转转,四海浮沉,最终沉淀下来,复归平静。他一直向往弘一的境界,即平淡天真,自然而然,无法而法,也相通于谢之光说的"要带一点十三点",刘海粟所诲"要自然啊"!真性情者,往往最近天性,仿佛转回儿童的澄明境界,无所依傍、抛却技法而心手合一,从此天地两宽,则有神来之笔。

 

六、浪子心声

酒有时也可以让人流露本真,一超直入如来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陆康善饮,往往极倾樽酒,醉写云笺。我见过他酒后即席挥毫,一气呵成写下"朋友歌书画,兄弟烟酒茶",只见笔下飞舞开扬,龙蛇曼舞,情性所至,妙不可寻,仿佛回到了人性之初的率性自由境界。

又见过他在醉中恢恢乎游刃有余,索求者即兴命题,他则随手涂写甲骨象形文字,用线条划分空间,极高古而又极当代,如同原始岩壁上的作品,或者美术馆墙上的当代抽象画。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田伯光携美酒奔波千里,上玉女峰头共饮。一时间,只觉眼前百花争艳,口中琼浆玉液,不由感慨:人生之中,如何还能有比此刻更逍遥畅快的时候?身边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陆康深谙酒中真趣,更看得明白,世界虚空,而杯中乾坤大,能含万物色相。

万法归宗,在陆康身上呈现的,最终却是"无相"。难以用简单的言词定义他丰赡的内涵,超迈的性情和卓越的姿态。他无量无边,亦庄亦谐,总是且歌且笑,似乎既近又远。因为他明白缘起无常,生灭变化总不停过转,所以从不执著于一种姿态。

情到深处人孤独。陆康享受大欢喜,又持守大寂寞。他阅人无数,而水流花开,云卷云舒,不知谁能最后留住。他世间走遍,经历一切,却依然故我,也始终没有找见另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能将自己妥帖地安放。身边才情并茂的女史一直络绎不绝,总有人因他哭笑为他痴绝,对他用情深重。而他知道红尘如沙场,难得进退自如,也许没有朝朝暮暮的消磨,不计琐碎庸俗的日常,方可成就地久天长。正因为不问答案不求终点,所以他永恒自由。

陆康说有和无,最终是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正像他喜欢唱的那首《浪子心声》:"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他的声音,有着百川归海的自由、通达、宽广和宁静。人生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江湖如梦,世态如棋,到此般般放下,而气味相投的人,终究不会走散。

于是填一首《千秋岁o契阔》,赠予陆康先生,也记下这三千大千世界的恒久美意,无关岁月,也无关红尘:

定重来否?风月还依旧。三分意,千巡酒。今宵才惜别,明日期相守。歌复醉,合将笔底龙蛇走。

寂寞谁参透,金石乾坤手。劳眷念,频回首。浮生如梦寐,莫把心思叩。红尘外,天涯契阔人长久……

 

丁酉端月于海上君宁堂

 

胡建君(左)与陆康 ,2017年2月18日。摄影/若斋

 

作者简介

胡建君,浙江镇海人。作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文人书画与手工艺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先生。已出版《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我有嘉宾--西园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白描《岁岁寿》等作品二十余部。雅好旧物,收藏故事曾被《VOGUE》杂志、《凤凰生活周刊》、《东方早报》、《上海日报英文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陆康印象》闲章配文(部分)

 

胡建君
 

此生只愿作闲人: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中心无所愧,在世有余闲。大自在,大欢喜。

 

人不可以无学:

人学而知之,非生而知之。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深厚则久远,如天地、山川、岁月。厚德者,尽其责,守其分,顺天道,因而容载万物,泽被苍生,人恒敬之。

 

随安:

随遇而安,天地两宽。

 

宜兰宜茶: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素壁为纸,幽兰如画,清茶一盏,明月朗照,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有余:

有余,则生宽绰,得闲适,可安心。

 

我心畅然: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行走,旁若无人。

 

力行近乎仁: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身体力行,惟贤惟德,近知近仁,能服于人。

 

鼓瑟同鸣: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拙言辞:

《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我生百事常随缘:

语出苏东坡《和蒋夔寄茶》:"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情性所至,随缘便得自在。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语出《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勿以己度人,勿隔岸观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留人处:

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有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漫留君住。

 

清时有味:

语出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淡中有味清中贵,布衣菜饭,竹杖芒鞋,可乐终身。

 

素以为绚:

《李师师外传》记载:"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面无奢华,而心有足金,因之容色绝俗。《历代名画记》云"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亦是"素以为绚"之大美。玄素之间,虚静之处,有无相生,涵摄万象。

 

申达有道兴业在勤: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志存高远,功在不舍。

 

不亦乐乎:

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夏有凉风冬有雪,春有百花秋有月,不亦乐乎?若无尘劳牵系,寻常景致,都成赏心乐事。

 

平和:

孙过庭《书谱》云:"思处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无住无执,天空海阔,不争不取,自在逍遥。

 

清虚静泰:

语出嵇康《养生论》:"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杨发《大音希声赋》云:"声本无形,感物而会。生彼寂寞,归乎静泰。"清虚自守,宁静安泰,合乎天道人心。

 

冷暖自知:

岳珂《桯史·记龙眠海会图》:"至于有法无法,有相无相,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智与理冥,境与神会,甘苦自尝,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仁和宽厚可令天下归心,百川归海。

 

心是佛:

见《达摩血脉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所谓明心见性,指人的自性与佛性没有差别。如惠能所说"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印痴:

张岱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少则得:

语出《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天地之道,须臾流转,皆不在一时得失。

 

撷古堂:

撷古涵今,一念从心。

 

慧眼见真:

语出《无量寿经》:"慧眼见真,能度彼岸。"心底明慧,便能照见诸法无相、自在真空之理,使人开悟解脱,一超直入如来地。

 

怡然堂: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华云阁:

掇菁撷华,云兴霞蔚。

 

安且康:

古琴曲《阳春》:"天地和而丰稔,黎民富而安且康。"心安体健,福寿无疆。

 

安且康: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虚无恬淡,养怡延年。

 

寿:

寿,久也。"椿萱并寿,兰桂齐芳",乃人生之大幸也。

 

我闻:

风过风生,如是我闻。素心之语,愿乐欲闻。

 

乐以忘忧: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皆大欢喜:

语出《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即时豁然,放下自在,随缘欢喜。

 

咫尺千里:

弘一临终偈语曰:"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忽而今夏,忽而天涯。一念咫尺,一瞬千里。有缘千里咫尺,无缘咫尺千里。

 

山自纵横水自流:

语出陈从周《续越州吟》:"山自纵横水自流,谁家门首欲离舟。"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山水有灵,亦惊知己。

 

和顺:

四时行焉,万物生焉。温和平顺,蓄素守中。

 

花草有味:

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蔬果多情,花草有味,诗酒趁年华。

 

公生明偏生暗:

语出《荀子·不苟》。大道周行,天命悠悠,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公正能明察是非,偏私则混沌不清。

 

如意:

浮云富贵,出处无心,好天风月,如意偏多。

 

物常聚于所好:

语出欧阳修《集古录目序》:"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黄庭坚亦云:"尤物之归也,以其嗜之诚、嗜之真、嗜之深、庶几得所?"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百年佛缘:

语出星云大师口述历史书名。百年佛缘,千载修渡。心开悟解,即见般若。

 

道法自然:

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法而法,自然而然,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开心: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君子清风:

君子如玉,霞采昭世,婉然芳树,穆若清风。

 

心旷神怡:

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心境开阔,精神怡悦,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禅心:

世界虚空,含万物色相。万法俱寂,惟一真独存。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天行健:

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法上天刚健而运转不息之象,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名利息间似雾化:

名利似水,此身是客,谁复计行藏?世事如斯,人生如寄,不去为谁留?

 

坦怀:

虚心坦怀、素面朝天,俯仰无愧天地。

 

平安是福:

《韩非子·解老》:"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淡安怡,宠辱不惊,则福慧双至。

 

写心:

梅尧臣《传神悦躬上人》:"握中一寸毫,宝匣百炼金。鉴貌不鉴道,写形宁写心。"以心观象,以形写神,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长乐永康:

长乐未央,寿元无量。

 

人患志之不立:

语出《世说新语·自新》之《周处》篇:"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有志者,事竟成。

 

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者,诚也,至情流溢,襟怀坦荡,心地澄明。

 

闲云:

"闲云一片出岫来,衣上不染尘间埃。"闲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最是自在逍遥之辈。

 

舍得: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我心本怡然: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随缘即福:

远行若至,临之已非。因缘际会,随遇而安。

 

上善若水:

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君子逢水必观,水至善至柔,泽被万物,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

 

有容斋:

受益惟谦,有容乃大。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长乐:

长乐未央,长毋相忘。

 

安且康:

古琴曲《阳春》:"天地和而丰稔,黎民富而安且康。"心安体健,福寿无疆。

 

接福:

福以德昭,享以诚接。欣欣乐康,福禄绥之。

 

会心处不在远:

《世说新语》记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平安喜乐:

人生如寄,即便甲第连云,亭台数里,不过寄此一身,惟愿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惠风和畅:

风淡淡,意悠悠,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

 

揭谛揭谛:

无忧无恨,无忆无著。不取不舍,不起诳妄。

 

观自在菩萨:

念兹在兹,度一切苦厄。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无无明: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点击查看更多赏读文字

 

众师友谈陆康

 

胡建君 整理
 

陈巨来:

近观其所作,果蹊径别开,恢恢乎游刃有余,时或如峦鸟相逐,奇花初胎,时或雄拔出之,则燕赵儿控紫骝于旷汉,有忽过新丰还归细柳之概。溯往衡今,循序而进,十年之后,执印坛牛耳者,舍生其谁耶?陆生其勉旃。

 

陆澹安:

小康作印存,得纸从市肆。纸署厕简楼,分明粪翁置。粪翁我故人,铁笔工镌字。方其制纸时,小康裁童稚。南北遥睽隔,末繇得师事。小康解刻划,粪翁已前逝。遗物偶获得,油然慕高致。印存用其纸,聊申景仰思。老夫知此心,援笔为之识。

 

沈禹钟:

余老而倦于事,独喜与年少士接,陆生小康者,吾友澹安之文孙也,年二十余,志行粹然,才美而好学。澹安博涉群籍,富于著述。生得其指授,学益进,旁及于艺,工书法篆刻。每诣余,必挟其业以示,辄视前加进。古人所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者,生之谓也。

 

周汝昌:

机灵家世少年郎,笔墨精奇态万方。侧记稜稜更称绝,何时为我刻千行。

 

李展云:

陆康先生的篆刻首先是继承陈巨来风格的极致,这是朗月清辉的宁静和明丽,元朱文在妥帖圆润典雅的风神中透出特有的韵味。这一派由二弩老人赵叔孺传承宋元明三代元朱印而来,至陈巨来臻于完善而驰誉印坛。陆康的元朱印似又增之以简洁流转,方圆合度,与汉铸式满白印的浑厚工致殊途同归。

 

陈鹏举:

英雄之名不会凋谢。现在海上的治印高手说到陆康,都说他当时便是大开新生面的妙手,说他开阔粗放的风格,让海上印坛跃动起一股凛凛英雄气。

 

王鸿定:

陆康先生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声名鹊起,他的书法、篆刻成就自然无需赘言。跟陆先生相识、相交以来,他给我留下很多细微的感动。他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心怀大爱、真正大自在的人。他看似潇洒随意,其实从不应付,说话也从不伤人,凡事妥帖周全。他出口成章,慷慨大气,有时又曲折委婉,总令众人开怀。帮人出谋划策时,他又能举重若轻,三言两语就切中肯綮。我曾请他帮忙鉴别战国青铜剑上的鸟虫篆铭文,随释文快递回的,还有厚厚一本他亲自复印的《东周鸟篆文字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陆康先生总是投桃报李、不计得失。他的言行举止与风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教人看透、随缘、放下、自在。

 

蒋山青:

表情是说明书,是语言和意思,也是一种推销,就看你懂不懂。运用恰当,其价值无以估算,陆康的表情赢得太多朋友的欢喜,他的智慧、幽默、敏感、经验、仁厚总是通过起伏转折、带有广东腔的、悠慢、特别的尾音表达出来。

康兄的知识杂,讲到安东尼奥尼电影镜头是人文关怀;还有法国那个光头佬福柯,属于二十世纪的哲学思想;讲钱鍾书掉书袋的学问;如一个举打喷嚏的例,随便引出七八处,一个被人惯用的词"气韵生动",老先生提醒别人"气韵,生动是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腔调,讲到底就是炫耀学问。

一个人有点学问,有点手艺,五洲四海漂泊过,开过眼界;能表述,故事讲得精彩,有性情,豪饮之后不发酒疯,朋友安全,这样有趣的人已算珍稀。

夜晚的虹桥,丝丝寒风吹乱我头发的同时也毫不客气地直逼陆康并不准备昂扬的脖子,只见他本能地把衣领翻竖起来。上海这哪是舒服的滋味?第二天,陆康揣着一纸意大利东方大学的邀请信取道北京直飞罗马,前往传授中国书法。从罗马到威尼斯再到庞贝,脚踏在象征古罗马辉煌文明的庞贝街上,千年的马车道清晰可见,一块块地砖和残墙引东方艺术家不禁思接千载,一夜之间被毁灭的文明古城,沉寂近二千年,却让陆康为生命的无常而唏嘘不已。

 

何菲:

一晃而过的岁月在"物理的"陆康身上似乎并未投射多少痕迹,而他的内在、深在,却有着微妙的嬗变。明流暗潮,终究聒噪,静水深流,淡极始知花更艳。

陆康是个没有年龄感的人。你可以把他看作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穿越而来的传奇,也能感受到他的时尚精神。从他身上,你可以感知时代的沧海桑田,也能发现当下上海的城市价值。

凡事不在意,不在意中有在意;凡事在意,在意中有不在意。这是我眼中的陆康。前一句是指他的胸襟,胸怀广阔却也有着原则和立场。后一句是指他的细节,在大系统、大体系下做好每个小细节,却绝不斤斤计较。这很有中国文化的意蕴,有一种太极哲学糅合其中。

陆康好口才,会表述,声情并茂,对一个故事善于重复,但绝不反复,深谙语言的艺术。他是天生的演说家,有着超群的社交天赋。有他在的场合,总是稳妥、生动,欢声笑语,他能暗自把宾主的兴致全都激发调动出来,如同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是一个随机组合的乐团的灵魂和救赎。

芸芸众友,陆康给我的感觉是奇异的。他是个活动力极强的人,可内心无比沉静,甚至沉郁。他是静寂与律动的两栖者,静是动的变式,动是静的表象。他的身上,包含了许多异质性的东西。他的性情就像个钟摆,摆荡在生命的两极之间,他妙在赢得了这个"之间",因此得以永动,成为现世里极为少见的全景式的生活大师。

 

马尚龙:

陆康的篆刻当然不是一个普通欣赏者有能力评价的,犹如听一场很高水平的交响乐音乐会,除了欣赏还就是欣赏,这已经足够。普通欣赏者如我,我欣赏陆康篆刻的字体,结字,刀法,别致但不突兀,得体简净……以一个极其外行的角度去欣赏,我一直以为,要在一枚玉石上收放自如地治印,这一份恰到好处的力,是难以想象的。这是手力,还是腕力,还是臂力,还是兼而有之?我更加愿意称之为手力。如果我要比喻,我以为治印如同玉石上的芭蕾,讲究的是顶尖的艺术。

陆康的开心,不在于召集一些朋友看他的开心,而是让朋友各有各的开心,他常常是在激活开心。一个聚会十来人乃至几十人,陆康总是熟知新友旧交之所长,经由他的夸赞,朋友们都到了惺惺相惜的地步。他所夸赞的,真是别人身上的优点,他发现了,他也分析了,有仔细的考究,有分寸的拿捏,也会有婉转的建议。一段夸赞,真是被夸赞者心里的温馨。

 

徐明松:

想想陆康近年来游走于澳门上海之间,把"双城记"演绎得活色生香。《上海心情》和《感觉上海》兴许是陆康这个老上海老克勒在厝居澳门再度回沪后的心情写照,写的是时尚,道尽的是熟稔又陌生的海上旧情。上海的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她的遗风流韵,她的时尚新潮,《感觉上海》这本随笔散文集,将老上海的青春还驻、风情依旧的魅力融入一段段几近遗落的故事里,也演绎在光怪陆离的时尚情境中:环境幽然的东湖路,曾以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命名;先施公司的创办人马应彪的旧事;大光明电影院七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有老故事,也有新上海的奇怪异趣:人体艺术克隆、宠物婚介。有茶坊吃中药、星巴克、东魅新天地这样的时尚前沿。

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迹",作为一名要自立门户、独开面目的艺术家,与前辈拉开"似"的距离,是独立的第一步,陆康并未在先人背后亦步亦趋、曹规萧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印章一改老师那种规矩整饬的元朱文风格,却出以跌宕起伏、洒脱不羁的印风,章法上求疏阔,刀法上语法生辣,在传统中求变化。

陆康为人行事低调,而在艺术的探索上,却斗志昂扬,悠游于时尚与传统两端,出入于秦汉堂奥,又自成一家。他的大篆或甲骨文书法,写得新意盎然,丝毫不见食古不化的匠气。陆康果然能"化",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洵化之中,意境乃成,这是王国维所讲的"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艺术如此,生活亦然。

 

杨忠明:

再见陆康,他说:"没有经过磨难,不会有经验;没有吃过亏,不会成熟。"正所谓"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我们知道已经得过很多艺林奖誉、享声南北的陆康,不会有任何自喜自盈之辞,有的亦是悠然自适、和以处众的澹然滋味。他在《上海心情》的自序里写道:"我是一个握惯了毛笔和刻石的人,此集多少暴露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文字生疏的遗憾。尽管我的初衷只是记录我在上海悠游时的思索、感觉和眼帘前即时的场景,存留住总归要成为历史的样貌和曾经的痕迹……生活大于一切,离开了生活我还能说什么?"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以平常心处世的陆康在书刻艺田里的耕耘,同样呈现出另一番滋味和意境。

我最近访问了持衡书斋,陆康刚完成了一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印谱,雍雍矩度,奕奕清辉,凡五十五枚印,风格标致自高,而且勤心到处自如然,朴而不巧,以意为主,但陆康仍自谦地说:"倘能心手两忘,自然流畅天真,我知之,但不能得之。"

 

管继平:

最具陆康书法个性的或许还数他的隶书,深受众家之好评。陆康隶书无论体势还是用笔,皆取汉碑之方,其线条挺拔,左右开张;造型古拙,气度清刚。这也是陆康遍学汉隶百碑、兼融诸家众体之结果,故能食古而化、自成一家。

 

沈嘉禄:

在我这个外行眼里,他的元朱文深得恩师陈巨来先生衣钵,如梅派唱腔,满台富贵气怎么也压不住。满白文如裘派唱腔,苍劲有力,韵味绵长。鸟虫篆则酷似程派,婀娜多姿,余音绕梁。而最让我啧啧赞叹的是大刀阔斧的秦汉缪篆,金钩铁划,屋脊春雷,并于密不透风中慷慨留出一段疏可走马的空间,从而使有限的印面获得了广阔的回旋余地,纵使想象力策马驰骋--好不痛快!

即便如此忙碌,陆康还是活得神定气静,依然保持着卧龙先生般的散淡性情。每天忙至下午四时就收工了,喝一杯午后红茶等待朋友接他去喝酒聊天。饭桌上的陆康,仿佛蜕身为另一个人,说噱逗唱,大开大阖,妙语连珠,暗藏机锋。

虹桥地区多有老家具商店,陆康得了闲就往那里钻。现在,在他的住宅中,老家具摆得满坑满谷,两只皮沙发中的转角处,立着一具红底描金小柜,红亮的色泽惹人喜爱。面对着的是一张西式小茶几和一具银器柜,柜里布满了古陶瓷、奇石和金属雕塑,侧面一堵墙是一具老榆木双开门矮柜,粗笨的腿站立得纹丝不动。上面是一具小巧玲珑的博古架,各种玲珑可爱的古玩杂件散置其间,也使他在澳门冷摊里淘来的洋玩意儿有了一席之地。一把西洋柚木双人椅和一具榆木直棂式书柜将客厅与书房象征性地隔开。进入书房,在柏木大画桌的里侧,是一具半人高的朱漆小柜,扁扁的小抽屉可以存放陈年宣纸,铜拉手是小家碧玉的那种,玲珑可爱。这柜子,在古典家具图谱中没有,我猜是他自己画了样子请木匠度身定做的。

 

马钦忠:

我们在这里看到向两极分化的陆康:一极伸向传统,在传统里去浸泡。一极伸向当代,在现代艺术的潮流里寻找各种出发点。但陆康骨子里却是希望在这两个极点上设立他的艺术坐标系,找到传统与当代的不同价值基础的溶接点。

 

方翔:

这几年,陆康先生通过整理这些手稿,出版了"陆澹安文存"系列丛书,从最初的《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到后来的《说部卮言》、《澹安日记(上、下)》,再到这两年出版的《澹安藏札》、《庄子末议》。陆康先生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与祖父再次进行对话,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让陆康先生更加远离了喧嚣的都市,也让其心灵更加安静,这在其作品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凌河:

近十年来,陆康潜心做的一件"大功课"就是编纂祖父的手稿,"陆澹安文存"已出版七种,计有五百万字,还有九种正在整理中呢!陆康说,这不是为了一个逝者,而是为了抢救文化,因为未曾面世的这些遗墨,记录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它是海派文化由远处走来的一段曲折路径呵!

上海并没有"管"陆康,更没有"养"陆康,他连个"上海户口"也没有呢!但是正如陆康所言,上海给了他一片文化沃土、一个宽松舞台,又开着一扇永不关上的门,任凭艺术家纵横自如地跨越、继往开来地穿越和扬弃涅槃地超越,这才能云集天下人才,才能让他们自由成长甚至"野蛮生长"从而万物生长呵!

 

吴南瑶:

对艺术类书籍设计的有益尝试,正与陆康在本业内能够"从传统书法形态中的精神贵族转换为现代书法实验中的先锋"的精神一脉相承。他回归了书籍用以传播阅读的本位思考,在普遍追求豪华大开本、精装版,或是求怪求奇、过度装饰的风气下,返璞归真;在他的奇妙构思、至美艺术格调的艺术追求下,融入了现代书籍艺术的新潮,数本书的实践之后,竟也创出了陆氏印谱的新风格:即以传统文化为骨,对现代人阅读体验的尊重以及文雅素朴的美学欣赏。

《小康大同》对陆康来说,是一本饱含情谊的出版物,是唯一一本和胞弟、水墨画家陆大同合作的著作。低调的兄弟俩没有放目录、前言、后记,很多空白页供读者将来使用。围绕"打碎"的现代观念,陆大同将自己拙趣飘逸的画作碎片化,胡建君则在旁边配上零碎的诗句作画外音,陆康的六十七件篆刻内容依然选用祥语吉印,三人的画、文、印如同伯牙与钟子期于山外海上遥相应和,充满了传统的淡逸冲和之美。

"能通过设计引入新的资源,将印章变成一种新的艺术载体,我很高兴。现代艺术本来就是跨界艺术,跨界后的篆刻会拥有更多知音。"陆康正以此为境,不断为篆刻及印谱寻找着更为广阔的设计思维和表现方法。

 

董少校:

陆康篆刻师从元朱文巨擘陈巨来,功底扎实稳健。他由元朱文起步,工稳印细腻精到;很长时间里偏重浑朴写意一路,豪放激厉;新世纪后逐渐向工稳印风回归,形成不激不厉的小写意风格。这正如青原惟信禅师的参禅体悟:起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在他心目中,艺术有着至高的地位,高于金钱物质,堪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他在澳门为谋生而奔忙劳碌,历经磨炼,遍尝人间冷暖。唯其如此,书法篆刻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对凡俗生活的超越。如果说金钱物质是陆康为谋生而不得已追求的目标,艺术上的新面目、新风格则是他的精神理想,在更大程度上激励着他的创变。

作为城市性格与生活方式,"海派"包含某些特征,马尚龙将其概括为"有酒量,有妙言,有交情,有风度,有格调,有阔绰",并称"陆康称得上是海派"。陆康的散文集《上海心情》是对"海派"的体悟与表达,在日常生活中,他礼让、包容、大度、幽默,成为"海派"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陆康的艺术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工则极工,放则极放--篆刻如此,书法亦如此。人们习惯了陆康隽秀清雅的隶书,殊不知他的行书会雄健豪迈,甚至他上世纪末就在现代书法领域作过深入探索。在为人谦诚和蔼的背后,陆康在艺术上非常不安分,这种激荡的创造力使他的篆刻和书法映射出多彩的光辉。

 

金嵘:

陆康的幽默随性而发,收放自如。虽是侃侃而谈,却能将所有人都照顾得周全。他待人接物,是细致而大气的,从不会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和别人交流,即便不甚满意,有时也会装傻。

 

陈福彬: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兼备仁智之陆康,远则非有山形之魁伟身材,然也不乏大肚能容之态,确为高山仰止之范。近则谈笑风生,出口皆成妙语,与座无不受其照拂,感其笃学明辨、才思绵长,是为后学仰慕。

 

胡建君:

他强大的气场和融合力,让人无端想望亲近,又不敢唐突随意。往来之间,似已觉熟稔,却总若离若即。而或亲或疏,主动权永远在他,又从不让人感到难堪和压力。他只点醒,不追问;只付出,不图报。醉时同言欢,醒后各分散,为人处世更不拖泥带水,干净而明朗,使人顿生敬意。他说人生只有奉献出来,才能最终扬长而去,不留遗憾。他永远都以容光焕发的样子示人,自己生病时却婉谢探望,最怕打扰他人。他总说"吃亏是福",将谢之光教诲的"尽量被人麻烦,尽量不要麻烦人家"视为座右铭。突然想起叶嘉莹的回忆,她的老师顾随先生曾在黑板上写过三行字:"自觉,觉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这同样也是陆康的写照。

我仰慕风雨江湖中的侠之大者,曾填过一首《沁园春》,从澹安公写到陆康,记得末几句为:"是琼花馆主,情愁万种;安持庭户,歌咏千觞。架上丹丸,壶中日月,腕底金石吞八荒。吴门内,数侠之大者,还看陆康。"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在这个江湖中,无论在海上,在澳门,在欧洲列国,陆康都能做到从容处变,心体廓然,动静偃仰皆存大家风范。正如陈鹏举所言,"自有一股凛凛英雄气",在字里行间,刀笔之间,也在眼底眉间。

身边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陆康深谙酒中真趣,更看得明白,世界虚空,而杯中乾坤大,能含万物色相。万法归宗,在陆康身上呈现的,最终却是"无相"。难以用简单的言词定义他丰赡的内涵,超迈的性情和卓越的姿态。他无量无边,亦庄亦谐,总是且歌且笑,似乎既近又远。因为他明白缘起无常,生灭变化总不停过转,所以从不执著于一种姿态。

陆康说有和无,最终是无,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正像他喜欢唱的那首《浪子心声》:"人比海里沙,毋用多牵挂。君可见漫天落霞,名利息间似雾化……"他的声音,有着百川归海的自由、通达、宽广和宁静。人生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江湖如梦,世态如棋,到此般般放下,而气味相投的人,终究不会走散。

 

 

陆康印象》后记

 

陆康
 

一九六五年,我时值十八岁,想学篆刻,先祖公便带我去往安持精舍,叩拜陈巨来老师,从此追随左右,聆听座侧,如沐春风。我用心学艺,刻苦自励,寒暑无间,不自知一弹指顷,迄今已历五十余载,犹觉情景如昨,去此不远。追念夙昔恩师一一垂诲之德泽,受用终身,不胜感篆中怀之至。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旨在教人凡处世求知,当应自然简单,毋事计较与繁琐,刻印道理其实相同矣。我笃嗜镌石,自愧才识薄劣,浅见寡道,惟有以勤补拙,寸阴是竞。遵师教言,学印篆字要忌诡怪,规矩在于韵法,心存于意应于手,余谨记之始终不敢忘也。每每执刀纵横于方寸微物时,觉其中奥妙多端,学知不足,乐此不疲是也。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集系本人从近年所镌印中选自视稍可寓目者,计百多印,名为《陆康印象》,不啻因留作记录学习之过程,而可奉教于观者同道方家正谬。此举欣承上海朵云轩集团张晓敏先生支持并推介,得中西书局秦志华先生慨诺出版,于是恳上海大学胡建君教授赐序引耑及为集内闲章撰题文字,点睛增色,请周晨先生鼎助设计装帧,含光印册,尤所感纫。再承诸好友各赐佳词嘉言,微言知著,意复殷殷,中心感怀。更蒙孙翌绘制素描头像,周晨、洪健先生特别摄制苏州与澳门照片,友情感意,一并叩谢。拳拳之诚,爰记数言是为后记。

丙申秋月,陆康于虹桥持衡书斋。

 

 

附一:

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艺术类铜奖
 


2018海峡两岸书籍设计邀请赛中优秀作品奖

 

 

附二:

篆刻与散文的纸上因缘

——评《陆康印象》

 

董少校


 

在"陆康印象--陆康书法篆刻展"上,胡建君同名新著《陆康印象》出现在陆康作品玻璃展柜中,用这样的方式与公众首次见面。翻开书册,浅灰色的封面柔软而带着磨砂的质感,素洁的白色仿宣纸内页采用折叠式筒子装,上面缀着殷红的印章竖条格文字,带来悦目娱心的欣赏体验。这是让读者一拿到就觉得很舒服的书,由"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得主周晨担纲设计。部分印蜕采用镂空花窗页的丝网印刷,叫人想到古典园林里隔窗观景的雅趣。三个仿真拉页手迹揭开长篇记人散文、陆康篆刻赏析、师友集评三个篇章,翻阅书页本身就带着隆重的仪式感。人靠衣装马靠鞍,考究的装帧设计为读者带去暖心的第一印象。

《陆康印象》又是一本不容易定位的书。"印象"是个双关语,通常指外部人或事物给主体的心理留影,又可释读为印章的面目风格。翻览此书,总体感觉是一部陆康的印谱,卷首的胡建君同题长文如同序言,大致每件篆刻配以精短的释读,拓展欣赏的宽度;卷末有陆康后记,回顾学艺历程,感谢众友助成美事。留意到版权页署名"胡建君著",这分明又是一部文学作品,以胡建君长篇记人散文及百则以印章为题的小品文为主体,陆康的篆刻作为点睛,互为映照。如此看来,《陆康印象》具有印谱与散文集两面属性,陆康的篆刻与胡建君的散文用奇妙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带给读者艺术与文学的双重享受。

陆康是当代书法篆刻大家,艺品高妙,性情圆融,受到作家评论家青睐,留下诸多推介文字。胡建君撰《陆康印象》长达一万三千字,可为迄今最长的单篇陆康题材散文。此作分别从相识情缘、陆康早年历程、陆康寓所与收藏、编辑澹安文存、书法篆刻特色、探测内心世界六方面,层层递进,表现陆康的为艺与为人特点。在胡建君笔下,陆康对朋友重情义,慷慨大方,善于体贴照顾别人,是一位既受过传统家教、又见过西洋世面的上海老克勒,书法篆刻取法高古又才气横溢。胡建君诗化的文字表达中包含着活龙活现的交往事例和卓尔不凡的艺术识见,所以读者既感受到立体化的陆康形象,又在行文中品味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意蕴。正如陆康胞弟陆大同所说:"胡老师倾心之作,穿越时空,力透纸背。《千秋岁》更令人一声叫绝!"

给朋友寄上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每每提前到门口外迎候客人,年终宴请酒店的服务员吃饭,花十数小时为新纳的弟子书写示范字帖……一个个细节烘托出陆康性格中待人宽和、重情尚义的特点。胡建君对陆康用情至深,在她笔下陆康如同一位世外高人。见面一次即设宴招饮,赠上用心镌刻的鸟虫大印,已远人之常情;向未曾谋面的画家朋友送上两方印章,则近乎士林传奇。通常人们的交往要经历由生及熟的过程,有几分感情做几分事,然而这里一开始就进入高潮,相交甚契。这该是作者的一种叙事策略,可能淡写交往中的某些环节,比如曾做过有恩于陆康的事,或者本身是有才华的女子。通过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补足想象,在追求"合乎情理的解释"过程中,感受到陆康通达萧散的魅力。

一百零一件陆康篆刻近作是《陆康印象》的一大看点。除了少量姓名印,大部分为寓意吉祥的闲章,内容涵盖古典诗文、佛语、生活哲理、自创佳句等。这些作品延续陆康近年篆刻温雅秀逸、不激不厉的风格特征,而在形式方面呈现新的个人面貌。一是善用纵向界格,把印文间隔为两三栏,印面空间相对均和一致,营造出妥帖的美感。如朱文"我心本怡然"、"平安喜乐"、白文"长乐永康"、"有容斋"等皆如此。二是将原本肆恣的大篆文字加以驯化,变得温柔含蓄,静如春水,现出与世无争的格调。朱文"鼓瑟同鸣"、"专气致柔"、白文"宽则得众"、"人患志之不立"都有这样的特点。三是借助文字的巧妙布置,在印面上引出画意。如"人不可以无学"中间二字构成亲吻或舞蹈般的聚合,"惜时"有种春光明媚好读书的意味。概言之,陆康的篆刻取法广泛,在传统风格基础上留下自己的影子。他借鉴封泥,线条与边框适当粘连,依然清秀而不混沌;部分白文印中有徐三庚的影子,线条同向并行,但又毫无过分盘曲、矫揉造作之病。至于他的元朱文印、白文玉印、鸟虫篆印也各呈精彩。在这个意义上,《陆康印象》是一部带有阶段性小结性质的印谱,显示出七旬陆康过硬的创作实力,不仅好看,而且耐咀嚼,可以带给专业篆刻者以有益的启发。

在每件陆康闲章之后,胡建君分别撰文赏析,阐释词句来历,抒发由印而生的感悟。这些文字短小而蕴藉,如同一首首小诗,引领读者在赏印品文中进入诗意的世界。如面对"惠风和畅"印,人们油然而见兰亭叙聚的雅景,胡建君则写道:"风淡淡,意悠悠,且共倾春酒,长歌登山丘。"文简意远,凝词炼句的巧思可见一斑。不仅如此,她还整理出二十多位师友对陆康为人为艺的评价,借助众人的智慧构建起对于陆康的多面"印象",回归书名。在江苏、上海、澳门多地拍摄的陆康足迹照片穿插其间,黑白的色彩别具质感,透出岁月的沧桑与厚重。

胡建君与陆康同供职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亦师亦友,共事之前已有默契的合作。2013年《岁岁寿》出版,陆康的篆刻与胡建君的文房白描和文字相得益彰,共同烘托出福寿喜乐的吉祥主题。此书比手掌略大,图文疏朗,别具空灵之妙,既是图书也是随手笔记本。次年二人再次共同出版《接福》,吉祥喜庆,小巧别致,令人开卷欢喜,可作新年伴手礼。相识不久陆康曾说:"祖公(陆澹安)倘健在,定喜纳你为女弟子。"推重胡建君才情,将其抬高一个辈分,至少也是引为同道知己。

且不说陆康奉赠的"海上君宁"、"爰爰"诸多佳印或胡建君精构的《八声甘州》、《千秋岁》词,《陆康印象》一书本身即是二人情意的再次见证,高山流水,曲尽其妙。正如她在篇末《千秋岁》一词中所写:"红尘外,天涯契阔人长久。"因为胡建君写了长文,容量太大难以在杂志登载,所以陆康拿出篆刻新作授权她出一本书;而胡建君知恩必报,为篆刻配备赏读文字,请知名装帧师设计图版,改校书稿二十多遍,把《陆康印象》做成一件精致典雅的艺术品。散文与篆刻在纸上联袂,文学与艺术韵趣相得益彰,陆康与胡建君亦师亦友的情缘也因这本书而得以凝聚和纪念。

 

(作者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刊登于2017年4月17日《上海大学》第4版头条。又刊登于2017年7月8日《美术报》第10版,电子版光明网转载。原发于2017年4月7日篆刻观察

 

附三:

《陆康印象》文章评论摘录

 

陆大同:

胡老师倾心之作,穿越时空,力透纸背。千秋岁更令人一声叫绝!

 

孔明珠:

结实的素材,雅逸的文笔,亦师亦友的情感,胡老师倾心之作重磅推出。

 

马尚龙:

字里行间,犹见陆大师一言一行,娓娓道来,皆是陆大师光华精彩。写得真好。

 

高天:

写得好极,是所见最全面和详尽的陆先生传记,文笔朴实,用字小心恰当,用情用功极深。辛苦了。

 

华师大刘晓丽教授:

胡老师的文字让一种精神有了形状,真赞。

 

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

才女写得真不错!

 

吴玮:

如今再看一遍更叹文字之妙,用心之深,把陆康老师写得如此丰满有趣,活色生香也唯有她了!

 

余蕾:看完这篇文章,让我对陆康先生向往不已!向往他的洒脱,向往他的随遇而安,也向往他的真性情!文中提到:"他常说"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勿为",必有清醒的头脑、大度的胸怀和深厚的学问,方能自信、自知、自励。"定是我的人生警句!陆康先生的人生,是我见过的最清晰,最明确的,表达我自己的自我形象。感恩胡老师的分享,让我终于明白我要的是什么。

 

何菲:

写得太好了,你是最了解陆康老师的。全面立体,优美从容。

 

刘国斌:

昨晚已经看了一次,今早再读一遍并分享给我的朋友们。通过建君老师的文章,你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陆康先生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陆康先生无疑是当下海派艺术家的杰出代表。

 

黄建华:

胡老师的美文,用心至深。

 

主持人徐徐:

胡老师笔下的陆大师,如此传神。

 

王悦阳:

建君好文,陆康妙人!

 

玫瑰公主:

胡老师写得真好,周详、全面又栩栩如生!陆大师是传奇,跟他结识也近九年,收益得益颇多,尤其为人处世之道,让人印象深刻。胡老师的文章,让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陆大师的个人魅力和艺术成就,真好!

 

马海丽:

文章真好,却又找不出哪些词来表述内心的波动和感悟,感谢你的才情和文笔~先生,是一种修为!

 

上师大沈爱良:

上海有陆先生上海还有民国遗韵,上海有胡小姐上海犹存民国余韵。

 

策展人李恩:

文字非常生动引人入胜。虽然从未见过陆康老师,感觉他就在眼前。他就像战国四公子,广招宾客,礼贤下士,生性非常豁达,又多了比旧时文人更开阔的国际眼界。

 

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

数年前一偶然机遇结识了陆康先生,先生是陆澹安前辈之长孙,因着评弹的缘分,故倍感亲切。先生之待人、处世和他的才华一样,在与他交往的朋友中无不感受到其真心、热情、豁达、细致、豪爽的真性情。建君教授的文章写的实在好,读来回味无限、感人至深。家教、坎坷、奋斗、治学、做人……

 

诗词学会姚国仪:

君从交往敬夫子,我自文章仰陆公。

 

北京缪承惠:

建君美文,得力于心存目识,于是汩汩文思,笔调手绘,顿令陆康君个性活色生香,读来仿佛亭亭素质,跃然屏间。其清雅逸韵,定有神趣,当叹飞鸿雪泥无过也。

 

朱云芳:

建君好!认认真真看了二遍,我基本上能为别人讲述你写的内容,一方面陆先生的故事本身就精彩生动有趣,但在你笔下流出的文章妈妈同时阅读到作者的光彩照人和如此的美丽和美好,通篇讲述就像你穿越了时空那么的精致细腻真实,太好了建君,妈妈真的要抱抱你。

 

宁波科协施英:

阳春三月发建君同学写陆康老师,大家读后必有小阳春之暖意。这结实的素材,雅逸的文笔,亦师亦友的情感,穿越时空,力透纸背,是建君的倾心之作,三十余次易稿,妙人美文,跃然纸上,字里行间,用情用功之深,我为这样友情,匠心,缘份而感动,似飞雪踏鸿泥,又似清泉涧上流;更为建君这么些年沪上生活韵味情怀不变而感动,三月风起,海上君宁。

 

学生高叶茗:

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之前也没想到过在大学里会遇到胡老师,也见证了从未寻过的豪放中的细腻。生活就是这样,身边的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于是我开始写小楷画白描。[嘿哈]从胡老师口中常听闻陆康老师的事情,心中满是敬佩。

 

上海大学出版社邹西礼:

谢谢胡老师!这是近几年来读过的极少几篇令我非常感动的文章之一!后来下载了,已拜读了好几遍,对您和陆老师更加敬慕不已!

 

美院翁颖涛:

我觉得可以作为艺术学习,文学写作,治学交友的范本[愉快][愉快]特别喜欢文章的风格,行云流水,潇洒出尘。

 

镇海中学教导主任周豫东:

感谢建君新作《陆康印象》,有幸隔洋认识这位沪上名士,我国当代杰出书法篆刻大师。陆先生豁达大度,奔放洒脱,彻悟率真,亦庄亦谐,且醉且醒,略带狂野的独特个性;逆境中不怨天尤人,磨难中却创造奇迹,甘耐寂寞,专注学问,一丝不苟,笔耕不辍,侠骨佛心,与世无争,友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人生态度:清醒头脑,宽阔胸怀,深厚学问,超常勤奋,铸就卓绝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芝加哥大学亚洲中心教授朱晓权:

深厚人文,加这般笔头涵养。

 

新民晚报前副总编严建平:

这篇我仔仔细细读了,写得极好!我们两家是世交,相知很深。他的气度和格局,难有人及。我喜欢你的文章。为什么呢?因为有的人有灵气,但学养不够;有的人有学问而灵气不足。你两者兼备,殊为不易。

 

陶艺师陈一寻:

前几日往沪上观展学习,却不曾细读此文,今读来,展与文相汇,像极了一部武侠电影,武在方寸刀笔之间,侠在诗酒歌赋之中。文中提及令孤冲与田伯光携美酒奔波千里,上玉女峰头共饮,那在下看来陆先生一面是思过崖后的风清扬,一面是黑木崖上的任我行。而胡老师应该就是任盈盈吧,以半观半行于江湖,轻轻拨动的弦却可医千年的伤。

 

孙翌: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吴友琳:

建君老师:得闲,再读宏文,犹似佳酿,舒心怡神。先生之形神,呼之欲出,观之如晤。宏文框架宏博,词藻雅丽,细之溪流,宽之江海,通篇无恭维,整章思无邪!海上乃至宇内,有此襟怀与文笔者又有几何?感佩之至!那天展览开幕,您为第一功臣当之无愧,但却退而隐之。内心干净,品格晶莹。放眼环视,此已少之又少矣。

唯一处"搁牌凳"也许是"骨牌凳"。因为这类座凳的凳面犹如骨牌(即麻将牌)形状。苏州地区及沪渎一带俗称骨牌凳。我旧时故居和现居还有上代留下的骨牌凳。不一定对,听上代祖辈所言。

 

上海大学金东寒校长:

看到一个立体的陆康先生,既温文尔雅,又热情豪爽!喜欢胡建君的文字,上大竟有如此才女!

 

文汇报首席记者樊丽萍:

《陆康印象》是我看过的最美的书。

 

贺秋帆:

一口气重读一遍,真正好文字,洗去俗尘无数。其实像我这样对陆先生一无了解的局外人看此文,主要收获还是在你的文字所散发的气韵,借由文字对当事人引发神往。与其说是民国的穿越者,不如说是某种形式的漏网者,只是因为内在诸种理由而拒绝受时世改造且成功的极端个案。

 

王味之:

写文章的人,写出了一个遗世独立呼之欲出的人,很久不闻这等风范的人物了;待见写文章的人,却发现,这里面处处有写文章人的影子!

 

初旖:

读建君写陆康先生,如见一高士,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有名士风范,又是极尽精致体贴、生动明媚。

 

王鹏:

印象陆康

细读慢品《陆康印象》,感触颇多。

陆先生乃当代书法篆刻大家,其作“艺品高妙、性情圆融”,其人开朗、幽默、儒雅、睿智,这既是媒体报道、书籍文章中的印象,更是2013年亲闻先生教诲的亲身感受。对于先生的艺品、为人和生活,圈内已有诸多文章。后学仅以先生的篆刻谈谈感受。先生师事陈巨来,潜心研学,其印形成自家风格——元朱文印,清雅隽秀、高贵静谧,极见笔墨意韵;满白文印,刀笔融合、古朴浑厚,使人回味无穷;鸟虫篆印,形意造微入妙,却又毫无造作。实为先生性格的抒发与张扬。如“虚心竹有低头叶”印,笔刀沉稳劲健,更现金石气息;右下留空与左中、下及中上留空呼应,印中以碎点恰到好处的布于字间空内,似竹林摇曳之貌,既有印文又有形意,使人视印以意想。“学然后知不足”印,以细白文为之,整体上古雅方硬,却又于“然”字中施弧置“△”,见圆润回转,见变化无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优雅气质。又“美意延年”“无有恐怖”“菩提萨婆诃”等鸟虫篆印,皆于印中文字偏旁点划巧妙装饰周秦战汉青铜器或玉器的纹饰,去繁复主简洁,别与时人鸟虫篆印鸟飞鱼跃、繁饰巧妆之形,视人以轻妙之风,却又耐看耐读。正如先生“温柔含蓄,静如春水,现出与世无争的格调。”

《陆康印象》由“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获得者周晨担纲设计,在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获“艺术类铜奖”,在2018海峡两岸书籍设计邀请赛中获“优秀作品奖”,自有其独到之处。其本为艺术文化类图书,设计的整体表现上“追求中国传统书籍意趣”“右翻竖版”,处处体现出对于美学、艺术、人文的理解,体现出设计者及其书籍本身对于中国文化的多维表达,正是有了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书籍设计表现意境的深度与广度。另外,书中充分的表达出照片、印章等图形本身的视觉之美、文化之美,创造出有视觉表现张力和意韵气质的设计,正所谓“大美不言,大巧不工”。

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装帧技艺需要创新与发展。作为书籍设计者,坚守与创新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仰。

胡建君所撰长文《陆康印象》,以细致细腻的文笔,通过对人物知感、生活历程、情趣雅好、待人处世、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描述,较为详细全面地勾划出了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也准确中肯地评价其艺术成就。文中有感知感受,有仰慕崇拜,有客观评价,有深邃思考,可言“穿越时空,力透纸背”,使“读者感受到立体化的‘陆康印象’”,于众多关于介绍陆先生的文章中实为难得。

谨以只言片字记之,乞诸前辈和师友教之。

       己亥三月廿三日于隆务河畔

 

supper:

虽然与陆康老师素未谋面,但是每每听到胡建君老师娓娓道来陆康老师的事迹,钦佩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有句话说相由心生,陆康老师的宽然厚重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虽才高八斗、远近闻名却一点距离感都没有,让人想去了解他、想去结识他。陆康老师的书法行云流水,看不到一点粉饰雕琢的痕迹,却是那么的恰到好处,与画面留白相映成趣。陆康老师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静下心来阅读观赏他的作品时,你会将一切繁杂细碎的小事抛在脑后,只身穿越到他营造的那个干净纯粹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对于艺术如此真挚、虔诚、不掺一丝杂念。合上书本,静静回味,你会为自己的浮躁而感到那么一丝羞愧与惋惜,自己和陆康老师相比,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仿佛少了很多。岁月不会消磨一个人的激情,是我们怠慢了岁月。感谢陆康老师,也感谢胡建君老师,让我找回了遗失的小美好,让我对自己和他人永远怀着期待与感恩。

 

前度刘郎:

翻阅陆先生之书籍,清新简约,素雅可人;

欣赏陆先生之书法,行气静穆,曲尽雍容;

鉴赏陆先生之篆刻,金戈铁马,杏花春雨;

拜读胡先生之美文,文风典雅,清丽隽永;

赏读《陆康印象》,可以感受到装帧之美、书法之美、篆刻之美、文词之美。春日午后,一杯清茗,翻开如此“四美具备”之书,真人生乐事也!

 

悠悠:

《陆康印象》一书引人入胜,因为有陆康在。时时刻刻陆先生圆圆的笑脸伴随字里行间。胡建君长文字字贴切,书籍装帧古朴雅致,正合陆先生篆刻之韵,相得益彰。

 

郑风华:

采访中认识陆先生,交往中相知陆先生。圆融通达而又执著坚持,这即是我心目中的陆康印象。而这本新型印谱《陆康印象》让一个儒雅、博学、严谨治印的陆先生多维度的呈现出来。感谢建君师,一本被誉为“最美的书”,一个我心目中“最好的先生”,就这样完美的重叠在一起。

 

执敬斋:

印谱自明以来之装帧,不断发展并得到大力的提升,虽为小众,但其艺术形式之独特,涵盖艺术类型之广泛,无一二出其左右。此次新型印谱更是独领风骚,将印谱印痕印记之生命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鲜活生动。是当代印谱独辟蹊径的一次大胆尝试,为今后印谱的出版乃至再续生命,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兰室:

陆康先生篆刻师出名门,又家学渊源。故其篆刻非常文气。篆刻得金石气易,而得文气尤难。所以陆康先生的篆刻难能可贵。而这本篆刻印谱,又别出心裁,与传统印谱的简练不同的是,非常丰厚,内容更加丰满,加上精美的设计,可谓双美。

 

孤山人:

对陆康先生的篆刻,我是从《篆刻》杂志上拜读的。看印作内容内容涵盖丰富,古典诗文、佛语、生活哲理、自创佳句等充分体现了篆刻以小见大的艺术内涵。篆刻作品温雅秀逸、不激不厉,章法上印面空间相对均和一致妥帖,给人美感。朱文白文取法多样,各有特点,格调安和,情趣盎然,清秀而不造作,自我风格跃然纸上。足见他过硬的创作实力,不仅值得欣赏,而且在学习篆刻中带给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观沧海(九思堂):

陆康老师从自身就透露着一种文人气息,脾气温和儒雅。陆老师在书法上的变化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拙中带趣变化多。陆老师的篆刻更是有这独特风格,尤其是其鸟虫篆味道实足。《陆康印象》这本书装订古朴考究,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此书从通过多方面来介绍陆老师的艺术,是书法篆刻爱好者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从内容和装订设计而言,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收藏书籍。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