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相关评论

   

 

在书法篆刻的艺术世界里悠游

宗合

 

在上海书法界,陆康称得上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近日,由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心画--陆康书法篆刻展"在澳门推出,不仅成为澳门文化界的一大文化盛事,也在上海艺坛荡起阵阵涟漪。诸多上海书画篆刻界重量级人士专程赴澳门为陆康道贺,成就了一段澳门上海两地文化交流的佳话。

陆康的书法篆刻,成名甚早。出身书香门第的他,自小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学艺环境,祖父乃中国近代国学大家,南社巨子陆澹安先生。在祖父的亲授下,他六岁始学古文辞,八岁即执笔临池。由于祖父的交游,陆康还有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少年即游学于丰子恺、刘海粟、谢之光、唐云、钱瘦铁诸大师之间,并拜著名印学大师陈巨来先生为师。陈先生的印章以雍容华贵、精严工整的风格独步印坛,有"天下元朱第一人"之誉。陆康16岁始立雪"陈"门,规规矩矩地从《十钟山房印举》人手,临摹了秦汉古印300余方,打下了浓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完全可以这样说,对先生那工整规矩一路的印章,若只是从外在形态上看,他已能非常娴熟地驾驭了。但是,作为一名终究要自立门户,独开面目的艺术家来说,仅仅在教师的影子下亦步亦趋,显然还是不够的。陆康对此有非常清醒的意识,所谓"师其意不师其迹",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印章一改先生的那种规矩整饬的元朱风格。代之以跌宕奔放、洒脱不羁的印风,章法上求疏阔,刀法上求生辣,在传统中求变化、运匠心、出新意。

在经过了多年的奔放印风之后,近年的陆康又拿出了"看家功夫",刻起了工整一路的元朱文了。这使我想起了古人参禅时所谓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来,随着他阅历的加深和理解的升华,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就完全不是第一阶段的景象了。如今读他的元朱文印,无论线条章法,均显含蓄蕴藏,妩媚而妥帖,犹如唐诗之质朴,而具宋词之绮丽,配之以绝妙好辞,真惹人有无限的遐思!

一般来说,许多篆刻家的书法,往往于线条章法之中,透露出浓郁的金石气。这一点,陆康的作品也同样具备。他的大篆或甲骨文书法,写得生动而别有新意,丝毫没有那种食古不化的匠气和陈腐之气。隶书也能兼融诸家众体,自成一家,无论结体或扁或长,他都能随意挥洒。且陆先生的隶书,可以说是自出机杼,你难以判断仙所宗的是哪一家,但也可说是哪家都有。

陆康的书法风格,见者多以为他属大开大合、粗放雄奇一路,其实殊不知其方寸隶书、小楷书、铁线篆也一样各擅胜场。多年前他曾出版了一本《陆康书o唐诗三百首》,三百首唐诗五六万字均以蝇头小楷记录,铁画银钩丝毫不爽,其不凡功夫果然了得。在艺术上陆康先生可谓是横跨工放"两极",书法他是正草篆隶无所不能的书家。而篆刻又无论是大江东去还是小桥流水都可心手相应,其风格之多变、实力之均衡、造诣之深厚,在当今书坛上确实是为数不多的一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从上海移居澳门,书法篆刻作品屡屡获奖,更活跃于国际艺术交流的舞台,常在展览中被邀即席挥毫,将中国璀璨的文化传播海外。

本次展览以"心画"为题,道出了陆康先生对书法的深情表述。正如南朝梁刘勰的名作《文心雕龙》曰:"言,心声也;书,心书也。"文中引用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杨雄说法,将书法喻为一种心理的描绘,是透过书法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个性表达出来,呈现这种富文体感的艺术。展览展出陆康先生四十九帧书法及三十方篆刻作品。并有在瓷林、陶器笔筒、陶壶等雅玩上题字的作品。
 

(载2006年7月25日《文汇报》。)


2006年7月25日《文汇报》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