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书法

   


陆康现代书法
 

上世纪末期,陆康展开现代书法的创作探索,曾在澳门举办展览、出版作品集,产生广泛社会反响。胡传海评价“陆康带给我们的是审视书法存在的崭新维度”。这里登载陆康的一部分实验书法作品,以及相关创作自述和艺术评论。

 

陆康现代书法对联“秋月满船苏子赋,春云半壁米家山”

 

陆康“说文解字”系列之“望”

 

陆康现代书法“一以贯之”

 

陆康现代书法“吉祥”

(参加2009年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展览)

 

陆康现代书法“云涛”

 

陆康现代书法“典雅”

 

陆康现代书法“无观”

(用于蒋铁骊个展之展标)

 

多年来,我一直倾心于最古的文字和书法,甚至把每一个字看成就是一个生命体。从现代书法的观念出发,只要以文字作为素材、作为媒介,将具有文字意义的形象,通过节奏、线、点、黑白等动势的空间,诞生成能与现代生活紧连的美的欣赏价值的视觉艺术,这就是我最近的书法实践。

我愿以这些作品看作是记录我所走过的路。

——《陆康书法实践》自序

 

 

陆康力图要拜托在陈述书法事件时逻辑惯性与平庸无奇的格局。文学、线条、墨色、造型、速读,被重新观照于纯粹的视觉层面上,被还原的类似人类童真年代的象形造型原则的漂移,其本身就是对传统艺术本原范畴的全面修正。原始倾向、稚拙意识、民间情怀的再度放大,使陆康的实验书法作品在视觉语汇、心理内容及知觉活动上被赋予新的内涵。

活跃跳动的线条与生动古拙的造型交织在一起,使时间与空间迭合,理性与情感交融。它已溢出被限定的书法程式,洋溢着陆康的无穷创造活力和情感维度。其实验书法作品是一种表现幻觉与灵性、节奏与变化、文化与生命的新的艺术图式,它使传统书法中的语义功能变得模糊,而其间的线条变化在新的造型原则下重新组合,是我们看到书法与各种边缘艺术嫁接的痕迹,诸如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等,充分体现了陆康善于融合中西文化及各艺术门类的胸襟、气度、学识、修养。

一如崔健在歌中所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陆康带给我们的是审视书法存在的崭新维度。

——胡传海《不再一切照旧——读陆康先生的实验书法作品》

 

 

陆康在其创新的作品系列内呈现出难以辨认的主题。将不论认识中国文字与否的一般公众带到一个新的聚会层面:就是无法领会其思想,另外使书法采用中国画的传统工具即纸及水墨而作为创新表达方式之根基。

现在我们面对作为优秀美感成分的表意符号的重解,而此是每位艺术家创新的主要条件,以令其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

——江连浩《容易辨认之主题》

 

 

从传统文化里挖掘当代艺术的价值基因,这是必须坚持的寻找和探索中国艺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论原则。否则,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西方人所认为的中国艺术的走势,去说我们中国人的心灵故事,中国艺术永远只是西方文化的点缀。陆康国学修养深厚,尤其是对金石之学与中国书法有着深厚的学养,加之他身居澳门,穿行于欧亚之间,对当代艺术潮流有着切身的体验,这些体验告诉他,在艺术中维持民族身份和价值信仰,并把这种生命体验转化成为可以共通的跨越文化域限的形式,是水墨艺术走出文人情结的核心。

——马钦忠《水墨空间的文字化拓展——关于陆康的艺术实验》

 

(以上四条链接:“篆刻观察”微信号

 

陆康实验书法的奇与正

西槐

 

在历史积淀深厚的海上书法界,陆康以秀雅俊逸的篆隶书为人们所熟知。近十年他在上海出版的书法作品中,除了《陆康书唐诗三百首》(2007)为楷书,凡《正气歌》(2008)、《金石兰亭》(2012)、《苏东坡前后赤壁赋》(2016)以及两种心经(2008,2013)皆为篆隶书,探索勤谨而别开生面,成为书坛成就卓然的一家。通览陆康这些年的篆隶作品,可以感觉到内中时时透出新鲜感,虽然形成个人风格,却没有"结壳"。这实是因为,陆康创作中包含着追新求变的因子。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康旅居澳门二十年。彼时港澳皆为中西融合的桥头堡,开放程度远甚于新风乍起的上海。陆康年轻时曾遍临经典碑帖,打下扎实书法功底,在澳门如鱼得水,受到西方文化的激发与滋养。他曾经十七次代表澳门出访欧洲,展示中国书法,上至国王总统,下到平民百姓,为各国观众书写作品以十万计。如此履历在国内艺术家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眼界的开阔激起求变的愿望,大约从1999年开始,陆康展开书法实验,在现代书法领域寻珍探秘,以展览和作品集保留了宝贵的成果。

两部作品集分别为《陆康书法实践》和《陆康现代书法》,大约2000年问世,皆得到澳门基金会资助。放眼陆康整个艺术历程,这也是他最早公开出版的书法著作,言其构成陆康书法创作的底色,并不为过。现代书法的根本特征在于实验性,以笔墨为出发点,呈现有别于传统碑帖的艺术特色。陆康的现代书法中显现出奇异的构型与稚拙的趣味,又以传统为旨归,带给观者诡谲苍古的欣赏体验。

陆康现代书法看上去如同枯枝、残絮组合在一起,似画而成字。他借助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让线条扭曲、变形、夸张,营造陌生化的效果。这些作品让人想到风雨啸吼、雷电激荡,远离常规书法中的优美或雄壮,而显现出某种荒诞的色彩。然而陆康的现代书法并非脱缰的野马,其放肆的品性是可驾驭的,出奇而守正,奇正相生。就文字而言,它们脱胎于篆书或行书,纵向大致成行,观者凭借已有的古诗文及各书体积累,往往可以释读出来。落款有时在右侧,有时转个方向署具,看起来打破了常规,另一方面却符合构图的基本规范。不论对联、斗方还是匾额,皆在布局上有所呼应,总体上平衡而匀称。
  由于陆康现代书法有了文字的可识别性和构图的稳健性,观者初见时感到震惊,随后觉得它们能够被驯服,可亲可近,心情随而舒缓下来,品味其中稚拙的妙趣,获得绵延的美感。陆康做过一个"说文解字系列",以单个文字作为表现对象,探求书法的本源。如"刚"字为以刀断网之形,线与面、疏与密、浓与淡集合在一个画面内,荒率的外框连着纤巧的丝线,如同壮烈的交响中透出抒情的和音。"望"为登高观月状,山崖上一只硕大的眼睛,对着远处的半圆形月亮。山崖陡峭,不可谓不险;"右上-左下"的布局化解了险境,让观者觉得安全愉悦。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在表现中透出艺术家的匠心和功力。

陆康的现代书法在澳门大放异彩,在上海则长时间呈雪藏之势,公布者仅有"陆康现代篆书"电信纪念卡一套四件、2003年《艺术家》报道等少量机会。这或与上海趋于保守的艺术倾向有关,陆康在这里更多以古典传统守护者的姿态出现,作品大致形貌雅正。现代书法在改革开放以来渐成规模,尽管有人斥之为离经叛道,却是一种无可回避的存在。杭州已举办三届"书非书"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陆康曾受邀参加,他并未游离在滚滚发展的现代书法潮流之外;2017年“陆康印象——陆康书法篆刻展”则用一个专门的展厅加以展示。走近陆康的实验书法,当更有利于认识他艺术创作中的求新特质。

 

(链接:“篆刻观察”微信号

 

(若斋整理)

 

© 篆刻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06052994号-2